在日前举行的第16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以下简称WWF)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联合主办了主题为“绿色转型背景下的非洲基建投资机遇”的平行论坛暨“2025国际可持续基础设施促进机制(MISIP)”年会。本次论坛聚焦非洲基础设施绿色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探讨了混合融资、低碳技术应用和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框架(TNFD)等创新实践方案。
当前,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持续高涨的背景下,绿色转型成为国际基建领域的新趋势和新要求。非洲国家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蕴藏着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在填补基建资金缺口的同时,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气候韧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民生改善,成为非洲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的重要议题。
WWF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表示,当前非洲面临1700亿美元的年基建投资需求,存在巨大资金缺口。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以及与发达国家间的多边协作,为绿色金融创新提供了基础。作为重要合作平台,MISIP机制应推动混合融资创新,整合公共资本、慈善资金与私人资本,为非洲可持续基建提供多层次解决方案。WWF呼吁将MISIP实践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深度对接,通过“一带一路”与非盟《2063年议程》协同,在投融资、技术共享、能力建设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非洲绿色转型。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挪威代表处国际保护与发展团队负责人Steven McQueen肯定了MISIP机制对于推动多边合作的促进作用,赞扬了在“中非合作论坛”期间所达成的环境议题相关成果,并呼吁通过TNFD等工具将环境考量纳入投资决策。肯尼亚道路与交通部副部长Mohamed Abdulkarim Daghar则邀请中方企业进一步加大投资,以可持续的方式建立和完善肯尼亚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