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通胀等指标下滑 欧洲央行6月或继续降息
2025-05-27 记者 闫磊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周欧元区前四大经济体将公布最新通胀数据,预期数据均符合欧洲央行设定目标,为其6月继续降息铺平道路。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欧元区经济前景面临内外风险,美国关税威胁带来的中长期通胀压力加大了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决策难度。

  多国通胀低于目标线

  根据经济学家最新预测,本周公布的欧元区前四大经济体5月通胀率均会处于或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目标。

  如果数据符合业界预期,欧元区国家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即全部未超过欧洲央行目标,这将是八个月以来首次出现的状况,也是自2021年以来第二次。

  根据预测,率先公布数据的法国5月通胀数据初值预计维持在0.9%一线。5月30日,另外三大经济体也将公布5月通胀数据,预计意大利为1.9%,德国和西班牙为2%。这四大经济体合计占欧元区经济总量的70%以上。

  这些结果将纳入之后一周的欧元区整体报告中,从而凸显该地区的通胀率已从高达10%的峰值显著回落。区域内部分国家出现通胀率萎缩,如保加利亚4月通胀率已降为-0.8%。

  当前欧洲经济前景令业界出现一定担忧。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里卡多·马尔切利·法比亚尼指出,油价的下跌以及欧元的走强,将会拖累欧元区能源通胀,并致使生产投入与进口商品价格降低。与此同时,需求所遭受的冲击将拉低核心通胀,并加速工资增长的放缓步伐。

  德国宏观经济和商业周期研究所(IMK)货币政策专家西尔克·托伯谈及本国经济前景时表示,尽管通胀趋缓,但经济疲弱仍在持续。

  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日前发布2025年春季预测报告,预计2025年德国经济将陷入停滞,2026年将增长1.0%。今年4月,德国前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牵头制定的春季预测报告同样预计2025年德国经济将陷入停滞。如果预测成真,德国经济将连续第三年不增长。2023年和2024年德国GDP分别萎缩了0.3%和0.2%。

  内外部风险持续加大

  当前欧洲经济面临多重压力,一方面制造业、服务业表现都在荣枯线指标之下,另一方面外部受美国关税风险带来的的影响。

  根据标普全球与汉堡商业银行(HCOB)最新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欧元区综合PMI由4月的50.4回落至49.5,跌破荣枯线(50),低于市场预期。

  市场指出,欧元区5月经济活动再度陷入收缩,服务业意外走弱,拖累整体复苏势头。分项数据显示,服务业PMI降至48.9,为2024年1月以来最低,远逊于预期的50.3和前值50.1。需求减弱导致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下降,服务业商业信心指数从55.1下滑至54.0,接近三年来低点。

  制造业则显露企稳迹象,但仍在荣枯线之下。制造业PMI回升至49.4,高于前值49.0及预期的49.3。HCOB首席经济学家德拉鲁比亚表示,制造业复苏呈现广泛化趋势,德国和法国均有改善,若欧洲央行继续降息,有望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市场普遍预计,欧洲央行将在6月5日的会议上将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25个基点至2.00%。

  分析指出,欧元区一季度经济曾因对美出口前置出现短暂提振,但当前整体经济动能不足。服务业长期作为增长引擎的地位正在动摇,经济活动面临的下行风险上升,尤其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下,短期前景依然承压。

  美国总统特朗普25日说,在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后,他同意将对欧盟征收50%关税的起征时间从6月1日延至7月9日。特朗普此前威胁自6月1日起对进口自欧盟的商品征收50%关税,远高于美国此前宣布对欧暂缓征收的20%所谓“对等关税”,招致欧盟方面强烈不满并引发资本市场再次动荡。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2024年,美国对欧盟货物贸易逆差为2356亿美元,比2023年增加了12.9%。根据欧盟委员会数据,2023年,欧盟对美国实现1570亿欧元的货物贸易顺差,同时有1090亿欧元的服务贸易逆差,整体而言欧盟贸易顺差为480亿欧元(约合542亿美元)。

  欧洲央行决策难度加大

  尽管业界普遍预计欧洲央行将在6月再次降息,但随着经济表现和通胀前景存在不确定性,部分欧洲央行官员也强化了暂停后续宽松政策的理由,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决策难度加大。

  过去一年,欧洲央行快速推进宽松政策,失控的消费通胀已基本受控,政策焦点转向疲软的经济增长——这一局面因全球贸易摩擦、美国政策反复无常及本土根深蒂固的效率问题而加剧。

  欧洲央行在过去八次会议中七次降息,为经济争取了喘息空间,但政策制定者如今必须调和短期与长期经济前景的分歧。

  业界指出,未来几个月,通胀可能进一步下降,甚至跌破欧洲央行2%的目标。但长期来看,政府支出激增、全球化逆转、贸易壁垒以及适龄劳动人口萎缩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等因素均可能推高价格压力。

  政策制定者的公开及非公开表态表明,6月降息已是共识,当前讨论重点更多聚焦如何在后续月份传递信号,以应对长期风险。

  欧洲央行执委会成员伊莎贝尔·施纳贝尔明确呼吁暂停宽松,称关税问题短期内可能抑制通胀,但中期将对其构成上行风险。“即便欧盟不采取报复措施,通过全球价值链传导的生产成本上升,可能完全抵消海外需求疲软带来的通缩压力,最终使关税整体推高通胀。”

  欧洲央行管委会资深委员克拉斯·诺特亦警告长期风险:“负面的需求冲击会立即显现,短期内压低通胀,但供应冲击可能导致中长期通胀走高。”其逻辑在于,贸易壁垒将抬高所有人的成本,并导致生产链更加碎片化——这种模式天然伴随更高成本。

  分析人士认为,若能源价格走低、增长疲软、欧元走强及面临美国关税冲击的制造商抛售库存等因素合力导致通胀在年底时跌破2%,部分市场人士将期待欧洲央行提供政策支持。然而,长期风险的存在意味着,夏季暂停宽松周期的理由正变得难以忽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