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锚定“最后一公里” 数智化赋能成效凸显
银行业积极擦亮服务科创“底色”
2025-05-17 记者 张汉青 罗逸姝 来源:经济参考报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的源头起点和内生动力,也是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在政策引领下,银行业创新举措频出,加快做好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建设。而针对科技金融领域人才、获客、风险管理等问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成为银行业“看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慧眼”。

潘悦 制图

政策引领:为服务科技创新铺就“高速路”

今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提出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随后,首批银行间市场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工作正式启动。

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为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有力的制度保障。

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7方面20条措施,其中便包括了鼓励金融机构完善内部管理架构,适当提高科技金融相关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主动性。

更早些时候,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提出17项具体举措,旨在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从宏观规划到具体实施,从政策引导到制度保障,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银行服务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科技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领域。科技金融作为链接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源的重要纽带,不仅是服务国家战略、助推经济发展的必要存在,也是银行业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普惠部副总张仁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科技金融中心负责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链条”中,银行业的定位应从“传统融资中介”转向“价值共创枢纽”,成为科技型企业成长的“战略伙伴”而非“资金过客”,发挥银行连接实体产业与金融资源的优势,提供“全周期”服务支持,打造“全链条”服务能力,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实践落地:助力科技企业“加速跑”

当前,银行业正在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科技企业提供精准、快速、全面的金融支持,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此同时,面对科技金融领域人才、获客、风险管理等问题,银行业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也更趋频繁深入。

“2024年6月,中信银行北京分行正式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产品,产品专注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重点围绕尚未成长为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客群,通过链接知识产权大数据系统筛选出了核心技术价值较高的优质项目作为重点目标客户。”上述中信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士表示,该行借助大数据模型,从技术水平、专利情况、研发投入、管理团队、投资机构等维度建立预授信打分模型。模型不偏重于抵质押担保及传统财务指标,而是关注企业未来的综合发展。

“该产品具备‘客群新’‘差异化’‘审批快’三大特色。”上述中信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为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投行部联合授信执行部,打造了预授信打分模型,针对授信金额1500万元以下的企业采用模型得分并通过快速审批,同时充分利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各类平台资源,开发了基于大数据模型的预授信模型,可有效指导一线营销人员对授信额度的判断,极大提高了授信获得效率。

据中信银行北京分行方面介绍,截至2025年4月末,该产品已服务30余家科技企业,涉及投放金额超1亿元,2024年入选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协助多家企业成功申请中国人民银行的“科技创新再贷款”资金支持。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部始终将金融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金融支持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发力点和普惠金融服务的着力点,面向具有专精特新、国家级高新技术等称号的小微企业制定‘小微客户兴科贷’信用贷款产品,以满足科技型企业在研发投入、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合理融资需求。”张仁明介绍称,截至今年3月末,“小微客户兴科贷”已累计服务480户科技型小微客户,提供贷款资金支持超11亿元。

科技金融正在进入3.0时代。当下,大模型叠加大数据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应用,正成为科技金融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大数据是构筑科技金融大厦的基石,大模型则是串联、打通多维数据底层逻辑的高效工具。中知数通(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知数通”)创始人、CEO肖运龙表示,中知数通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全量权威数据、产业数据、科创数据、人才数据及区域政策等多维数据,聚焦科技金融业务贷前、贷中、贷后的场景应用,独创企业核心技术识别、科技企业成长性及科技力评价模型、“科技报表”“财务报表”多表合一的科技企业综合评价模型。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知数通已与中信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达成合作,旨在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动态监测科技企业成长性的优变劣变基因,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实力评估和成长潜力分析。

“中知数通的数据底座与专业能力,能够帮助银行更加全面、客观、专业地掌握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细分行业领域的科创能力,同时高效精准匹配产品和服务。”张仁明表示,今年3月,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科技型企业融资规模突破1800亿元,规模同业第一,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贷款规模占比超40%;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超万户。

持续发力:银行与科技企业“同频共振”

展望未来,不少银行业人士表示,银行业应该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自身科技化水平、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四方面发挥作用。

张仁明表示,在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中,银行业应当着力构建“三大定位”:做好国家科技战略的坚定执行者,确保金融资源向核心技术领域集聚;做好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陪伴者,前移科技金融服务阶段,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做好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建设者,以金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生态。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方面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全力打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与高校院所、投资机构、转化服务机构及优质企业建立紧密合作机制,促进多方信息共享和资源对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评估体系和客户数据积累,进一步打磨我行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综合融资服务体系,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而在肖运龙看来,科技金融必须筑牢数据底座,并激活应用引擎,以引领行业发展。构建科技大数据底座、评价模型、科技企业风险预警体系,并在不同阶段场景和技术领域应用这些数据,致力于推动科技金融的创新和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