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5月15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的“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1.1万亿元,金融有力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建设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1.6万家,到2024年底各类孵化器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超过30万家,科技服务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深化产融合作,深化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其中将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低空经济等领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机制,引导社会资本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此外,将支持孵化器设立早期投资基金,壮大“耐心资本”,投孵联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是科技服务业的一项重点任务。当前,我国加快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推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介绍,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汇聚了38.1万家优质企业、3090家金融机构、800余项金融产品。针对制造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相关合作金融机构推出“中试险+研发贷”、专精特新贷、科技成果转化贷、工信数转贷等一批特色金融产品。建成了17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面向下一步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深化产融合作,深化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重点围绕优质项目培育、企业融资保障、金融工具创新、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等四个方面展开。魏巍介绍,在优质项目培育方面,将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低空经济等领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项目,对接全国创新资源和金融力量,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在企业融资保障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机制,引导社会资本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保障。
与此同时,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将与金融机构加强战略合作,推动优化金融工具组合,推广应用“中试险+研发贷”组合模式,增强中试项目方和投资人市场信心。在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方面,深化企业创新积分制推广应用,推动与优质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协同,引导金融机构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赋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企业孵化服务是科技创新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截至目前,我国建设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1.6万家,建成覆盖全国95%县级以上地区的孵化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底,各类孵化器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超过30万家,北京、上海等地区涌现出一批标杆孵化器和高质量孵化器,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魏巍说。
“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直接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孵化服务加速从技术到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吕先志说,从企业培育看,累计孵化上市(挂牌)企业超过50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三分之一为孵化器培育企业,走出了科大讯飞、大疆、寒武纪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杭州六小龙”中有一半经过孵化器培育。
记者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政策支持、梯度培育、标准引领、金融协同四个方面加力推进,打造更多高水平、专业化孵化器,促进更多先进成果在孵化器内转化,培育更多创新力强的硬科技企业。
吕先志表示,在政策支持方面,将制定推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孵化器管理办法,做好税收政策接续支持,促进孵化器质效齐升。梯度培育方面,引导地方根据实际培育省级平台,高质量打造部级孵化器;推动传统孵化器转型升级,提升孵化能力;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新兴领域布局一批卓越级孵化器,加快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孵化。
围绕标准引领和金融协同,吕先志表示,将发挥好科技服务业标委会作用,围绕孵化器建设、运营、服务等制定一批急需标准;加快建设全国孵化“一张网”,促进跨区域孵化资源协同合作。支持孵化器设立早期投资基金,壮大“耐心资本”,投孵联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孵化器与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合作,探索一揽子金融服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