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新型电力系统下的能源新生态专题研讨会”上,能源领域产学研多方人士联合发布了《电碳耦合与零碳园区协同发展倡议书》。
据介绍,此份倡议书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分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17家单位联合发起。
在解读倡议内容时,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工业报社能源与双碳研究中心主任牟思南提出,强化电碳耦合生态建设。共建透明碳数据体系,构建技术联合生态,集结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重点突破虚拟电厂协同调控、碳电联合计量等关键技术,形成可全国推广的技术标准。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所长陈光表示,要落实零碳园区发展路径。以国家战略为指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励等手段,推动工业园区、商业综合体、交通枢纽等场景,开展零碳园区多能互补试点。
苏州市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级主管贠剑提出,应明确虚拟电厂核心地位。明确虚拟电厂在零碳园区能源调控中的核心地位,打造“分布式能源聚合-绿电优先消纳-碳资产协同管理”一体化标杆模式,为全国提供示范样板。
此次研讨会是在“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年会(2025)”期间举行,年会期间还发布了《中国能源产业品牌发展报告》。
《能源品牌发展报告》共八大篇章,16余万字,核心内容涵盖了国内国外能源产业发展风向、我国能源产业品牌建设举措、7大能源强省区域品牌建设经验、能源企业品牌建设指数研究、10家能源头部企业品牌实战策略和10个能源行业品牌案例、能源企业品牌建设创新路径,为能源品牌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