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天岳先进董事长宗艳民:碳化硅市场需求呈现“多点共振”趋势
2025-05-13 记者 张纹 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网

5月12日,天岳先进(688234.SH)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中英双语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宗艳民等高管与投资者深入交流公司经营、市场趋势及发展战略等关键议题。

回顾过去三年,天岳先进经营规模实现飞跃。2022年公司科创板上市,营业收入为4.17亿元,到2024年飙升至17.68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5.9%,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4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达1.79亿元,成功扭亏为盈,经营状况持续改善。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同时投入4494万元用于研发,展现出在技术创新上的坚定决心。

谈及2025年碳化硅市场需求,宗艳民以“多点共振”来描述其强劲态势。新能源汽车作为核心驱动力,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不断攀升,国内800V高压车型渗透率预计突破30%,碳化硅正加速向中低端车型渗透;同时,高压平台的普及使得单车碳化硅用量显著增加。 

不仅如此,宗艳民认为,光伏储能与电力电网领域正成为新的增长曲线,碳化硅在逆变器、升压变换器及智能电网改造中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此外,AI数据中心与AR眼镜领域潜力巨大,碳化硅电源模块能效优势明显,预计2030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超1亿台,为市场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对于市场担忧碳化硅产业会重蹈光伏“内卷”覆辙,宗艳民明确表示可能性不大。他指出,碳化硅衬底制备面临重重困难,材料特性极为苛刻,熔点超2700°C,硬度近似钻石,加工过程极易裂损,需要极端高温、高压设备以及精密工艺,全球范围内能稳定量产8英寸衬底的企业屈指可数。

“在长晶技术方面,碳化硅晶体生长复杂,主流PVT法需精准控制温度梯度与气相传输,缺陷控制依赖长期经验积累。随着碳化硅向高压方向发展,对材料零缺陷技术突破需求更强烈。天岳先进兼备气相与液相技术路线长期积累,有望实现近零缺陷突破。”宗艳民说。

此外,宗艳民强调大尺寸是碳化硅衬底未来的发展趋势。天岳先进已具备大尺寸衬底的量产能力,8英寸衬底已实现规模出货,12英寸全系产品不仅发布且已实现销售。这种技术壁垒将促使行业技术分化更为显著,公司与下游的技术绑定也将更为紧密,进一步稳固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