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推动企业征信行业迎来新的市场机遇。在利好不断的大背景下,国内头部征信机构开始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与量化算法的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征信行业加速从“经验驱动”向“数据+AI驱动”转型。
信用建设加快推进 企业征信行业迎新机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答媒体记者问时表示,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是更好发挥信用制度基础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抓手。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要提升市场化信用评价水平,包括加强信用评级机构和征信机构监管、重点培育一批业务能力突出的本土权威机构等。
近年来,企业征信市场在政策支持、技术升级与金融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154家企业征信机构提供各类征信服务365亿次;截至2024年末,征信平台已累计服务各类经营主体近700万家,促成融资规模突破24万亿元。
潘悦 制图
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周岳表示,企业征信市场需求并非简单的企业信息整合,而是将数据转化为务实信息,对企业经营状态、信用状况以及履约偿债能力作出判断。由于国内企业信用管理市场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增长空间巨大,且企业征信行业集中度较低,未来面临大发展和整合的机遇。
自主创新破解难题 新技术催动行业发展
与个人征信领域不同,企业征信涉及复杂的交易决策,而传统风控模式依赖人工收集、整理数据,难以满足市场实时性需求,此外,还面临分析维度单一、风险预警滞后、数据安全等挑战。在全球企业风险管理领域,外资机构凭借强大的量化产品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快速突破以及与量化工具的深度融合,为风险管理的自动化、精准化提供新路径,中诚信征信等国内头部机构加速布局智能风控,市场格局也在悄然生变。
今年2月,大模型“国产之光”DeepSeek凭借其强大的多场景理解与生成能力迅速“出圈”,中诚信征信等国内头部机构纷纷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能力。
据周岳介绍,2024年以来,中诚信征信开始探索在企业征信行业应用大模型能力,目前在翻译、报告审核等场景已取得显著效果。其自主研发的智能产线系统作为企业征信决策辅助平台,也已接入DeepSeek大模型能力。
通过引入AI能力重塑工作流程,并与量化算法深度结合,中诚信征信建立了“专业分析师+AI助手”协同模式,实现征信报告制作核心场景能力升级:通过大模型知识推理能力,实现工商、司法、舆情等数据的关联分析,提升信息整合能力;基于深度学习文档理解能力,自动生成报告基础框架,提升工作效率;应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建立质检规则库,提升报告质量。
此外,中诚信征信还自主研发了多套信用评价模型,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作为第一家在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企业征信备案的征信机构,中诚信征信目前已面向超过3000家大型机构的各类行业数据和建模需求,提供了全面的安全合规应用方案。
“中诚信征信的模型基于超过5000万初始样本,经过AI算法优化,能够精准识别企业风险。”周岳介绍,中诚信征信自建大数据处理平台,覆盖超过9200万工商业样本,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并通过自动化数据收集、清洗和人工质检,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他表示,征信服务模式和应用领域已从早期依赖传统调研辅助主观决策,逐步演进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多行业业务场景决策支持。随着中国企业及海外企业对业务健康增长的精细化管理需求不断提升,构建世界级信用风险管理服务体系,数据驱动决策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路径。
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与量化算法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企业征信行业效率革命。一方面,通过AI技术替代低效人工操作,缩短传统征信报告制作周期,显著降低企业征信服务成本;另一方面,为分析师提供多维数据关联分析和自动化工具,可以释放人力资源聚焦高价值决策。不仅如此,人工智能大模型与行业场景结合,还可攻克企业征信中非结构化数据(如司法文书、舆情文本)的标准化解析难题,推动全行业数据应用能力升级。
“企业征信行业正加速从‘经验驱动’向‘数据+AI驱动’转型。”周岳说,这将提升风险防控精准度,助力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早识别、早干预系统性风险。
直面全球市场竞争 重塑企业征信行业格局
专家表示,国内企业征信市场增长潜力主要源于三方面动力:一是政策引导下的信用基建加速,征信服务被纳入鼓励类产业,例如海南自由贸易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试点区域明确将征信服务纳入鼓励类产业,享受税收优惠及行业扶持政策;二是技术赋能与数据融合,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征信机构正从传统财务评估转向多维信用画像,司法、公用事业缴费等非金融数据被纳入模型,推动风险评估精准度提升;三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激增,金融机构对动产融资、供应链金融等场景的信用评估依赖加深。今年一季度,普惠小微贷款新增2.38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0.3%,增速显著高于整体贷款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企业出海信贷需求增长,业界预计企业征信市场2025年将进入新一轮扩容期。“当前制造业企业出海信贷需求广泛,金融机构需要对海外企业快速评估筛选,大模型参与的快速信用风险模型,能够帮助企业及金融机构完成快速筛查目标,加速企业授信及金融贷款的审批。”周岳指出。
伴随中国企业大规模出海,国内头部征信机构也在积极谋求“走出去”,直面全球市场竞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头部机构多年来积累了深厚的行业洞察和专业知识,并基于中国企业特点对量化工具进行本土化改造,同时在积极参与国际信用评级和征信业务中积累了丰富的跨境信用管理经验,未来在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加持下,国内头部机构将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重塑企业征信行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