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简称AIC)再添新军,第六张牌照花落兴业银行(601166.SH)。当前,AIC“扩机构”正稳步推进,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宣布的八项增量政策中,明确提出“将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专家表示,第六家AIC的设立,表明AIC试点已逐步从探索阶段迈入体系化建设阶段,未来随着首批试点运行经验逐步积累、监管政策更加清晰透明,AIC“扩机构”步伐有望提速。
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加力扩围,目前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深化现有试点,积极拓展新模式,健全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李云泽谈到支持科技创新时提出三方面举措,包括优化信贷服务、强化保险保障、扩大股权投资。其中在扩大股权投资方面,李云泽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近日即将陆续批复”。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积极推进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围。2024年9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的通知》,明确将AIC股权投资试点的区域扩大至18个大中型城市,同时适当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今年3月5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范围扩大至试点城市所在省份,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并支持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对于此次兴业银行申请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正式获批,市场并不意外。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就曾表示,近期监管部门在积极推动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兴业银行符合条件;兴业国信资管在私募股权创业投资方面有较多成功项目,积累了较多经验;一旦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成功申请,兴业银行将会在科技金融方面获得新的发展。
5月7日晚间,兴业银行公告称,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为本公司全资子公司。设立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有利于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对债转股业务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降低企业杠杆率,加大对科创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本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除了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也披露了筹建AIC的最新进展。5月8日晚间,中信银行(601998.SH)公告称,该行拟出资100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子公司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同日,招商银行(600036.SH)也公告称,公司拟出资人民币150亿元全资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此前,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该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扩大AIC试点范围的政策后,招商银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论证。“第一,我们的资本有这个实力;第二,有这个基础,招银国际过去在股权投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投资成效;第三,在服务方面,除了贷款融资需求以外,在股权投资方面能和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存在这样的需求。因此,对招行来说,设立AIC公司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的获批筹建,标志着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表明AIC试点已逐步从探索阶段迈入体系化建设阶段。第六家AIC的设立,不仅意味着政策支持正加速向更多区域覆盖,也体现出金融机构在构建科创投融资生态方面的积极响应,对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随着首批试点运行经验逐步积累、监管政策更加清晰透明,AIC“扩机构”步伐有望提速。特别是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科技创新资源密集、产业基础扎实的区域,将可能出现更多AIC落地,形成区域集聚与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杜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