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海直”,000099.SZ)公布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6亿元,同比上升8.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9121.13万元,同比上升9.18%,延续了2024年业绩增长势头。其2024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63亿元,同比增长9.83%;归母净利润达3.03亿元,同比增长26.81%。近年来,中信海直持续稳步推进主营业务发展,同时积极开拓低空经济增长新曲线,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通用航空行业领先者
中信海直是中国通用航空领先企业,具有通用航空全业务运营资质和能力,提供海上石油飞行、应急救援、通航维修、港口引航、海上风电、陆上飞行、无人机飞行等通用航空发展综合服务,2000年7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我国通用航空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通用航空企业。
作为中国通用航空行业的龙头企业,中信海直2024年共运营84架航空器,机型种类丰富。目前,机队运营的主要机型包括空客直升机公司生产的EC225、EC155、AS332、KA32等型号直升机,并配置美国西科斯基生产的S92、意大利莱奥纳多公司生产的AW139等机型。同时,公司还在四川、河南安阳、海南等地部署无人机共11架。年报显示,2024年,中信海直累计飞行时间超50000小时,位居行业第一。
在安全作业方面,中信海直拥有先发服务优势,公司率先在国内通航业推行并实施安全管理体系(SMS),并制定了符合国际民航标准的健康安全环保(HSE)方案。同时,公司还积极推动开发健康监控、飞行品质监控系统、远程无人塔台等系统及设备,全面提高飞行运行的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年报显示,中信海直安全飞行小时数已经累计超50万小时,创造了享誉国际同行业的优秀安全记录。公司还多次获中国民航通用航空最高荣誉奖项“金鸥杯”,连续多年获民航安全责任优胜单位、安全飞行先进单位称号。
与此同时,中信海直还拥有一支卓越的专业人才队伍。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拥有212名飞行员,其中功勋奖章5名、金质奖章14名、银质奖章27名、铜质奖章32名。在公司的425名维修人员中,有372名维修人员持有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机务维修执照,16名维修人员持有欧洲航空安全局颁发的机务维修执照。其中,功勋维修工程师奖章8名,安全维修金质奖章6名,安全维修银质奖章14名,安全维修铜质奖章28名。
紧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的护航下,低空经济成为国家聚力发展的产业“新赛道”,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配套政策,空域管理改革深化,万亿级市场加速释放。据赛迪研究院预测,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万亿元,2030年达2万亿元,其中C端消费场景的占比将显著提升。
中信海直凭借在通用航空领域多年来的深耕,正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领域,探索打造“低空+文旅”“低空+医疗”“低空+应急救援”“低空+研学”“低空+公共服务”等多业态新模式,努力成为低空经济行业的引领者和标准制定者。
目前,中信海直相关业务场景的开拓和落地已走在了行业前列。在消费领域,公司推出了“中信海直”低空出行服务平台,开通深圳湾城市海景飞行体验,实现“深圳—珠海”、“舟山—东极岛”航线常态化运营,覆盖旅游、出行、个性化定制等消费场景;开启了阿勒泰空游包机新项目,运营滑雪活动、雪具运输领域飞行保障。并与舟山引航站、宁波引航站共同推进宁波舟山港直升机引航业务,成功执行舟山港引航作业首飞任务,为宁波舟山港及长三角区域开拓引航市场奠定基础。
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中信海直与Lilium、沃飞长空等企业合作开发eVTOL的运营场景,包括跨域飞行验证与城市空中交通网络搭建,为未来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此外,中信海直还成功主办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研讨会,与业内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深入探讨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为行业发展明晰方向。
展望未来,中信海直在年报中表示,从产业发展维度来看,低空经济产业的稳健发展依赖于空域、技术、商业三个维度的协同发力。空域资源的合理规划与高效利用,是低空经济运行的基础条件;包括航空器技术、通信导航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在内的技术创新,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商业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则是实现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3-5年,将是低空经济行业发展的关键战略机遇期。公司将紧跟政策趋势,把握发展机遇,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习生陆宇安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