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红日药业”,300026.SZ)4月28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7.83亿元,同比减少5.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46.73万元,同比减少95.76%。公司同日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该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93亿元,同比减少4.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升3.80%,为6032.97万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由于主营业务承压,红日药业未来增长显露疲态。公司未来将以“智造”创新提升产业链整体运营效率,从传统制药商转型为大健康产业服务商。
图为红日药业2022年至今单季度净利润及增速(数据来源:Wind)
红日药业成立于1996年,2009年10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公司主要从事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和研究开发。主要产品包括:血必净注射液、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安若泰)、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博璞青)、中药配方颗粒、医疗器械、药用辅料等。
红日药业年报显示,核心业务中药配方颗粒业绩下滑,是导致2024年营收和净利出现双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中药配方颗粒集采持续扩面,产品售价下降,可能会对公司整体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另外,报告期内,公司各类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额,较上年同期增长88.04%,导致利润下降。
年报显示,红日药业2024年主营业务涵盖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成品药、医疗器械等板块。从营业收入构成来看,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占比46.15%,为26.69亿元,同比下降8.71%;血必净注射液占比16.17%,营收为9.35亿元,同比增长9.88%。
年报称,中药配方颗粒集中带量采购逐步扩面提质,集采降价后配方颗粒对饮片的替代可能加速,随着国省标数量的持续增加,以及各省陆续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当地医保支付,叠加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未来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前景广阔。针对行业现状,公司作为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先行者,将始终坚持科技驱动的创新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组织和营销模式创新,聚力优势资源和能力,充分发挥各生产基地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实现快速发展。
据了解,红日药业正在进行“智造”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孵化。一方面,继续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供应链大模型项目建设,赋能供应链优化和市场生态建设,提升产业链整体运营效率,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另一方面,天津市启动了“现代中药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工程”,血必净注射液是该项目中药大品种新质生产力培育项目之一,公司要以此为契机,坚持科研统筹、科技创新,通过血必净注射液二次开发迭代升级,实现大药做强,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红日药业表示,将大数据应用与旗下成品药、中药配方颗粒、医疗器械、原辅料、医疗健康服务以及药械智慧供应链板块有机结合,以全产业链创新为“切入点”,推动企业从优秀的中药产品制造商向卓越的大健康产业服务提供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