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联影医疗2024年报:综合新增市占率排行业首位
2025-04-29 来源:经济参考网

4月28日,联影医疗(688271.SH)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00亿元,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0.10亿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0.66亿元。

尽管因国内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变化的影响,联影医疗年度营业收入有所波动,但公司凭借着持续创新能力及海外拓展速度,依旧取得了不少亮眼的市场成绩。

在行业整体规模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收缩的情况下,公司高端产品市占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2024年度中国影像产品(不含超声和DSA)综合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在首位;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则实现了连年快速增长,2024年度同比增长超35%,占总营收比达到了历史性的22%;而整体收入结构方面,由于规模效应与供应链协同降本,叠加数字化赋能及服务精细化运营,2024年度公司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6%,占总营收比同样达到了历史性的13%以上。

与此同时,伴随国内行业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招投标自2024年年末到2025年一季度呈现出了明显的复苏态势,活跃度不断增加,市场的回暖在联影医疗2025年一季度的业绩数据上也得到了同步反映。同日公司披露的一季报显示,今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24.78亿元,归母净利润3.7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5.42%和1.87%,业绩反弹明显,全年有望恢复高增长态势。

据了解,2024年度联影医疗研发投入实现系统性升级,研发总投入达到22.61亿元。在强有力的研发投入之下,配合“高端突破+基盘稳固”的策略,2024年度和2025年一季度联影医疗推出了从临床经济型到高端科研型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其中获批上市产品超20款,尤其是中高端产品凭借在市场的竞争力,对公司营收的贡献正在持续扩大。

例如,在CT领域,联影医疗近期重磅推出了全球首创双宽体双源CT uCT SiriuX,该产品打破了当前超高端CT的两大主流系统形态(单源宽体探测器和双源窄体探测器),首次将宽体探测器与双源两种超高端CT系统形态强强结合,也借此突破了原有系统形态所具有的时间分辨率不足、心脏能谱成像能力不足等局限,进而成就时间、覆盖与精准度的全维性能飞跃。

在MR领域,联影则陆续推出了新一代5T多场景多核应用uMR Jupiter 5T、极致性能大孔径3T磁共振uMR Ultra、大孔径零液氦磁共振uMR Prema以及全球首台碳化硅磁共振等领先性产品,各产品在软硬件层面均实现了全面升级。在MI领域,公司新一代自由可拓展高性能PET/CT系统uMI Panvivo不仅采用2.76mm全球最小晶体切割工艺,成就1.4mm极限空间分辨率,还配备ASIC中国芯片,打造210ps量级领先时间分辨率,结合80排/160层CT系统,共同呈现坚实可靠的解剖与功能影像品质。

在联影医疗起步相对较晚的RT领域,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随着报告期内一体化大孔径CT-linac uLinac EternaTx、一体化环形直线加速器uLinac HalosTx等4款新品推向市场,联影医疗覆盖放疗全流程、全链路的RT产品已超过10款。

在XR领域,联影医疗则通过全线数智赋能,来提升高端医疗可及性。今年年初,公司全球首台“零噪声”DSA复杂PCI手术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通过优化成像系统,让图像中的干扰性噪点几乎完全消失,从而让DSA设备的图像空间分辨率提升57%,信噪比提升超过4倍,造影辐射剂量降低至少70%。

DSA之外,包括固定DR、移动DR、乳腺DR、移动C型臂等在内的一系列XR产品都实现了超高的智能化程度。根据FDA发布的“AI赋能医疗设备清单”,放射学领域是目前AI赋能医疗设备最为集中的赛道。其中,联影医疗已有超20款AI赋能设备获FDA批准,位居行业领先地位。(谢语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