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宝钢包装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一季度内,宝钢包装实现营业总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5736万元,同比增长2.7%;扣非归母净利润5701万元,同比增长9.2%。
打造“内外联动”差异化战略,构筑核心竞争力“护城河”
近年来,面对金属包装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挑战,宝钢包装持续优化产能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提升经营质效,走出差异化路线,以“内外联动”战略,深度挖掘金属包装行业市场潜力。
海外方面,2012年宝钢包装在越南建成首个海外制罐基地。此后,公司继续积极打造国际化发展模式,逐步成长为行业“走出去”“走上去”的先行者。目前,公司已在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形成覆盖三个国家、四个生产基地、五条生产线的海外“345”格局,同时公司积极推进越南隆安宝钢制罐新建项目、柬埔寨宝钢制罐复线建设。
国内方面,宝钢包装持续推进生产基地扩容投产,安徽宝钢制罐国内首条具备多种大容量罐型的King Can生产线全线贯通,国内首创710ML等罐型成品罐顺利出罐。2024年,公司新建厦门宝钢制罐智能化两片罐生产基地项目,此项目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项目,展现出宝钢包装优化产能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坚定步伐。
近年来,金属包装行业面对同质化竞争等挑战,但我国无论是人均消耗易拉罐的数量,还是啤酒罐化率,均显著低于成熟市场平均水平。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宝钢包装作为金属包装龙头,必须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推进与战略客户的协同共生发展,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核心,筑牢业务发展“护城河”。
以啤酒行业为例,在非现饮渠道扩张、环保政策趋严两大因素推动下,啤酒行业罐化率提升明显,未来还有较大空间带动二片罐行业量增,支撑行业扩容。2019至2023年间,中国非现饮渠道占比由51.3%上升至55.6%,年均提升1.1pct。
成立以来,宝钢包装服务于全球知名品牌,覆盖碳酸饮料、啤酒等多个下游市场,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花啤酒、百威啤酒、嘉士伯啤酒、青岛啤酒、王老吉等在内一系列国内外知名快消品牌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
2024年12月,华润啤酒厦门喜力工厂正式出酒,是中国规模最大、规划产能最高的工厂,华润啤酒也以此引领行业迈向新高度。宝钢包装作为华润啤酒的金属包装合作伙伴,正在厦门推进新建智能制罐项目,配套华润喜力工厂用罐需求,双方将在供应链协同和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上深化战略合作。2025年4月,宝钢包装与王老吉在马来西亚宝钢制罐签约,携手打造出海供应链,标志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快消品与包装企业联合拓展海外市场的新模式正式启航。
日后,宝钢包装将继续扩大与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打开存量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厚植“绿色化+数智化”底色,夯实国企“压舱石”担当
同日,宝钢包装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报告以“奋力成为先进包装材料创新应用的引领者”的愿景为题,展示出公司作为金属包装行业引领者的宏伟决心。
宝钢包装在数智化规划引领下,持续深化“一总部多基地”管理体系建设,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金属包装制造端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时,公司还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过程中,彰显国企担当。
2024年,宝钢包装环保总投入4606.70万元。通过使用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管理和提高能源效率等方式,公司积极开展降碳行动,持续践行绿色运营。
为切实节能减排,公司编制《宝钢包装2024年节能减碳环保重点工作计划》,积极打造绿色工厂体系,且严格遵循行业标准,确保碳排放数据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科学做好碳减排。同时,公司系统推进废水、废弃与废弃物治理,协同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加强原材料管控与循环利用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2024年5月10日,宝钢包装在业内首发《金属包装两片罐碳足迹报告》。此报告为国内金属包装行业首份产品低碳技术路线图,系宝钢包装在金属包装行业绿色发展的最新成果,致力于引领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2024年,兰州宝钢制罐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安徽宝钢制罐、兰州宝钢制罐、 贵州宝钢制罐、上海宝申制盖分别获得“省级绿色工厂”称号。截至目前,宝钢包装所属生产基地均实现绿色工厂的全覆盖,已有6个生产基地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5个生产基地获评省级绿色工厂。公司凭借其在国内金属包装行业首创的碳足迹平台,还荣获“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典型案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案例”奖项,标志着公司为行业树立了绿色发展的新标杆,及包装行业对宝钢包装数字化低碳能力建设的肯定。
此外,宝钢包装被认定为“2023—2024年度上海外贸自主品牌示范企业”,也被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授予“金属包装专业五星级企业”称号,标志着公司在品牌建设、产品竞争力、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等多方面获得权威认可。
展望未来,宝钢包装将聚焦核心业务,国内外产能布局两手抓,深化产品经营,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产品多样化、优化产品结构。同时,进一步夯实国企“压舱石”责任,注重绿色运营,筑牢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