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瑞医药”,600276.SH)披露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一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72.06亿元,同比增长20.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4亿元,同比增长36.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8.63亿元,同比增长29.35%。《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恒瑞医药多年来坚持创新发展战略,公司持续高额的科研投入所带来的创新成果与学术突破,是其业绩保持稳健增长的坚实基础。
研发成果加速转化 一季度研发费用超15亿元
根据季报公布的数字计算,恒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达460亿元,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达15.33亿元。
在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的驱动下,恒瑞医药优质创新成果持续获批,在研管线快速推进,创新研发成果加速转化。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国内获批上市19款新分子实体药物(1类创新药)和4款其他创新药(2类新药),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约4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年报所披露的未来三年预计获批上市47项创新成果,正陆续兑现。
在新药和新适应症获批方面,自2025年至今,有6项创新成果获批。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瑞卡西单抗(商品名:艾心安®)上市。该产品是公司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上市的首个1类创新药。1类创新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硫酸艾玛昔替尼片(商品名:艾速达®)上市,先后获批用于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此外,1类创新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偏向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富马酸泰吉利定注射液(商品名:艾苏特®)获批用于治疗术后中重度疼痛。1类创新药、中国自主研发重组抗IL-17A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夫那奇珠单抗(商品名:安达静®)获批用于常规治疗疗效欠佳的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成人患者。
恒瑞的创新药临床继续高效推进,2025年一季度,累计取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28个(按品种适应症计)。在肿瘤领域,恒瑞HER2ADC瑞康曲妥珠单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新适应症被纳入突破性疗法认定。这也是瑞康曲妥珠单抗第8次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充分体现了该药物在多个瘤种治疗领域的临床潜力;在热门的降糖减重领域,新型GLP-1和GIP双重受体激动剂HRS9531披露了高剂量减重II期积极顶线结果——治疗36周后,HRS9531注射液8mg组平均体重相对基线降低22.8%。
学术领域屡获突破 品牌价值不断提高
经过多年的科研投入,恒瑞医药创新实力持续获得国际认可,在肿瘤领域和慢病领域都有众多研究成果屡登国际权威学术舞台。
肿瘤领域,2025年以来,与公司产品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相继在《柳叶刀·肿瘤学》《美国医学会杂志》等期刊发表,多项公司产品相关研究成果亮相欧洲肺癌大会(ELCC)等国际知名学术会议。恒瑞创新药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的五年长期随访数据在ELCC大会上公布,该研究结果显示,5年OS率达27.8%(意味着超1/4的患者生存期突破五年),相较安慰剂联合化疗组(12.5%)提升了15.3%,显著降低患者死亡风险达43%。
慢病领域,硫酸艾玛昔替尼片(SHR0302)治疗成人严重斑秃Ⅲ期研究结果作为口头报告亮相第83届美国皮肤病学会年会(AAD)。此外,公司还有多个重要研究亮相国际脑卒中大会(ISC)、美国心脏病学会年度科学会议(ACC)等知名学术会议。
2月25日,胡润研究院正式发布“2024胡润中国500强”榜单,列出了中国500强非国有企业。恒瑞医药再度跻身中国最具价值非国有企业行列,位列第23名。凭借在人才培养与发展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恒瑞医药再度获得“中国杰出雇主”认证,这也是公司连续4年获此称号。不久前,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iteline发布的《2025年医药研发年度回顾》,恒瑞医药自研管线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此外,拥有多年跨国药企高层管理经验的新总裁冯佶加盟恒瑞医药,被外界视为公司加速创新转型升级的象征,将有助于恒瑞医药的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落地,推动创新药全球市场开发。冯佶赴任不久就参加了在泰国曼谷举办的202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世界糖尿病大会,并率队参访泰国公共卫生部,旨在进一步推动恒瑞医药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加强与东南亚地区医疗机构的合作,进一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开拓新兴市场,造福全球患者。(实习生陆宇安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