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海拔258.2米的圌山临江伫立,犹如巨龙升腾,气势非凡。山下,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镇江经开区”)形如祥云,发展速度同样风驰电掣——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6.96亿元,15年间年均增速近9.5%;全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突破146家,同比增长12.31%;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占镇江全市比重分别为38%和34%……
靠改革起家,依托改革破题,身处江河交汇处的镇江经开区持续聚焦项目招引、产业结构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等关键环节,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招“新”引“智”培育科创森林
以摄像头为眼睛,以人工智能系统为大脑,在镇江苏仪德科技有限公司,既是老师也是企业家的孙智权将课堂“搬进”市场,研发的工业AI方案正助力越来越多制造型企业提质增效。“镇江经开区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助力新技术变成现实,更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孙智权说。
在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这样的产学研成果还有很多。
地处南京都市圈与上海都市圈交界处的镇江经开区,近年来注重发挥自身在制造业基础、要素成本、交通区位等方面的优势,用好“挂图招商”定方向,做强平台引项目,前往上海、深圳等创新集聚区,着力招引一批高“含智量”企业。
航空航天产业技术资金密集,“初生牛犊”的镇江经开区却早早迎难而上。2008年,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开园,迅速集聚一批配套企业。经过十多年发展,这里生产着C919客机上10%的零部件、50%的复合材料结构件和90%的客货舱内饰件,更多的“新鲜血液”也慕名前来。
当坚硬的金属变得“刚中带柔”,用它制成的减振模块既有足够的刚性,还较传统高分子材料拥有更长寿命。在去年入驻经开区的江苏天麒工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这种特殊的抑振合金材料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新材料应用离不开跨学科协同,我们与江苏大学等高校合作,努力让高铁、大飞机等‘国之重器’变得更加可靠安全、舒适安静。”该公司董事长陆彬说。
从创新揭榜挂帅、设立“科技副总”等机制引才,到优化服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育种扶苗”“一条龙”服务,一片充满生机的“科创森林”已初具规模。2024年,镇江经开区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26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突破146家,同比增长12.31%,创历史最佳成绩。
“数”“智”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利用智慧系统减少生产环节“跑冒滴漏”,在香江云动力,围绕“绿色”“智能”两个关键词开展的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也催生出多款节能型产品及技术。
培育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发展新兴产业,也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15年来,镇江经开区逐渐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低空和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其中,仅新材料产业就集聚奇美、索尔维、巴斯夫等一批国内外顶尖企业。如何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进而优化产业结构?镇江经开区给出的答案是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
走进江苏瑞尔隆鼎实业有限公司数智化生产车间,人与机械组成的新生产模式令人印象深刻: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信息,并能对未来生产计划提供建议;机械臂上下翻飞,一抓一放间替代了曾经繁琐的人工劳作。该公司总经理洪友谊介绍,在经开区政策的牵引下,公司自2022年开始,每年投资2000余万元用于智能化改造,近3年企业年复合增长率近37%。
以“数”为锚,加快变革,以“智”为引,向上突围。截至2024年底,镇江经开区共建成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9个、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44个。
不仅推动单个企业转型升级,镇江经开区也将目光锁定在集群提质。
在镇江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园,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园区内上下游企业形成“门对门”布局,不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迸发出创新火花。“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公司研发的纳米超构声学增强材料已实现进口替代。”贝斯特新材料总经理郭明波说。
近三年来,镇江经开区已完成4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的“智改数转网联”诊断工作。2024年,镇江经开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同比增长5.5%,占镇江全市的18.8%。
沟通东西打造开放枢纽
沿着东西向的金港大道一路前行,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园区犹如历史书卷里的一段段章节,记录着这片土地从布局沿江产业,到如今深度嵌入国际供应链的巨变。
1997年落户的金东纸业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不久前,该公司总投资25.7亿元的特种纸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公司党委副书记张笑如表示,政府服务到位,政策支持给力,是公司增资扩产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镇江经开区重点抓好“利润再投资企业”“近5年境外投资企业”“境外现汇流入企业”和“新签约投资项目”四张清单稳外资、稳外贸。镇江经开区印发《镇江经开区港口经济高质量开放发展三年行动(2025-2027年)方案》,聚力打造长江“黄金枢纽”。
从1992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落户,到2024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百亿美元,吸引超30家“世界500强”企业集聚,镇江经开区不仅在畅通外循环上持续加码,也在推动内循环提质,实现内外双循环。
去年,来自厦门的象屿集团投资10亿元启动二期项目建设。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平表示,是当地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再次“深耕”。“我们在一期项目中遇到了水、电线路损坏等问题,当地政府部门联合解决,助力项目如期投产。”
研究制定“十个严禁”,画出营商环境工作“底线”“红线”;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持续擦亮“经心办”营商环境服务品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要素资源。2024年,镇江经开区新设经营主体4485户,同比增长9.79%;近3年来,镇江经开区累计引入超2万名大专以上学历人才。
镇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朝阳表示,经开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多年来正是靠着不怕苦、不怕难、不服输的奋斗精神才实现历史巨变。未来,经开区将持续强化奋进意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镇江经开区积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