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零添加”标识禁令,使得海天味业、千禾味业等生产标识“零添加”产品的一众企业成为关注焦点。《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海天味业最早于2014年推出“海天老字号零添加头道酱油”,开始生产和宣传“零添加”相关产品。面对禁用新规,海天味业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新规有利于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引导科学认知,公司会积极按照新的政策要求推进后续工作”。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海天味业涉“零添加”产品线等相关业务或面临调整等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海天味业是中国调味品行业的优秀企业,长期以来深耕于调味品的生产与营销,努力服务全球用户从厨房到餐桌的调味需求,目前已构建了酱油、蚝油、调味酱、醋、料酒、各类复合调味料的全面产品矩阵,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服务选择。
海天味业不久前对外公布的2024年报显示,当期实现营业收入269.01亿元,同比增长9.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44亿元,同比增长12.75%。业内人士认为,海天味业业绩表现亮眼,营收净利重回增长轨道,成绩十分不易。
记者综合研读海天味业历年财报发现,2022年,海天味业实现净利润61.98亿元,同比下降7.09%,系自2014年上市以来净利润首次同比下滑;2023年,海天味业营收、净利首次出现双降,分别为245.59亿元和56.2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4.10%和9.21%,是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海天味业2022年业绩表现或与“零添加”引发的“双标门”事件有关(即国内版海天酱油添加了焦糖色、苯甲酸钠等添加剂,而日本版配料表中除水、大豆等天然原料外无添加剂)。
2021年2月21日,千禾味业成功注册“千禾0”商标。公开资料显示,海天味业最早于2014年1月开始推出“零添加”宣传概念的产品,当时上市的产品为“海天老字号零添加头道酱油”。2021年6月11日,海天味业申请了“海天0”商标。该商标的初审公告日期为2022年12月27日,注册公告日期为2023年3月28日。
值得一提的是,海天味业2022年“双标门”事件发生后,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高度关注。海天味业此后着力推广“零添加”系列产品,并以“配料表干净”为重要卖点。凭借高效的执行策略,海天味业快速推动了旗下相关产品深入渗透至三线及以下城市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今年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不过,新规给予相关企业留出了2年过渡期,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
业内人士认为,“零添加”新规出台,无疑给一直以来积极布局“零添加”市场的海天味业带来了冲击,其业绩回升的重要引擎——“零添加”产品线,或将面临政策调整带来的重大挑战。近期,在海天味业举行的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零添加”新规成为关注焦点。面对相关提问,海天味业董事兼总裁管江华回应表示,“零添加”新规有利于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引导科学认知,公司会积极按照新的政策要求推进后续工作。有投资者进一步追问:“即将执行的新标准限制‘零添加’用语,是否会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对此,管江华表示,公司目前打造了丰富的产品矩阵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涉足不同品类、各有特色的产品、系列和规格,这帮助我们覆盖了更多元的消费人群,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助力业务增长。
业内专家指出,禁止“零添加”标注,有利于规范调味品行业回归品质竞争,向减盐、高附加值原料等健康方向发展。不过,对失去“零添加”标签优势的部分头部企业来说,“零添加”产品的宣传重塑和消费者信任重建,都将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实习生张星语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