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里,除权除息后的填权表现是衡量公司价值与市场信心的关键指标。填权意味着股票在除权除息后,价格逐步回升到调整前水平。记者梳理发现,整体而言,沪市公司展现出较强的填权能力,反映出市场对其长期发展前景的看好,促使股价回升至除权除息日前收盘价甚至更高。以2023年年度分红为例,约44%的公司在除权除息日当天便迅速填权,除权除息日后120天内,超1300家公司股价超越调整前收盘价,填权率约80%。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沪市公司连续多年填权表现出色,约134家公司连续三年在除权除息日当天实现填权,209家公司连续三年在除权除息日后30天实现填权,六大行、恒瑞医药等企业皆是如此。例如四方股份,在2021-2023年度分红除权除息日后30日的涨幅分别达16%、16%、29%;德业股份涨幅分别为14%、14%、15%。
公司基本面稳健、市场预期向好以及资金持续流入,是这些公司能快速填权的核心原因。沪市能源、金融等板块的龙头企业,如工商银行、国电南瑞,基本面稳固,具有低负债、高现金流的特点,盈利可持续性强,分红政策稳定,为填权提供长期支撑。此外,新“国九条”强化分红监管,鼓励上市公司提升股东回报,促使资金加速向高股息资产聚集,推动红利资产估值回归,2024年上证红利指数涨幅达14.45%,优于大盘整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