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多位专家表示,应关注消化不良问题,调整生活方式,合理补充消化酶,做好护胃第一人。
相关数据显示,消化不良现象十分普遍,每五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人存在消化不良问题。在我国,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患者在普通内科门诊中占比达11.05%,在消化专科门诊中更是高达52.85%。其中,生活节奏快、饮食习惯不规律的人群成为消化不良的“重灾区”。除此之外,儿童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糖尿病患者因病情影响代谢功能,也都成为了消化不良的高发人群。
“良好的消化功能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胜良表示,胃在整个消化系统中扮演着“火车头”的关键角色。一旦出现消化不良,不仅会对胃造成直接伤害,还会打破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使得有害菌大量滋生繁殖。这些有害菌产生的毒素会进入血液,进而引发全身性的慢性炎症。炎症因子会随着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各处,对大脑、肌肉、关节、甲状腺等血供丰富的部位产生影响,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认知功能下降、关节疼痛以及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问题。
消化不良的诱因复杂多样,而消化酶分泌不足或匮乏是引发该病症的关键因素之一。消化酶作为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在消化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功能在于将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逐步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便人体能够高效吸收和利用。若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早饱感、餐后饱胀不适、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或是排便习惯发生异常改变(如持续性腹泻、脂肪泻等)等症状,这很可能是身体在发出消化酶分泌不足的预警信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资深专家邹多武主任指出,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人体缺乏足够的消化酶,食物将无法得到充分分解和有效吸收,这不仅会导致身体无法获取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可能使未被消化的食物在肠道内产生有害物质,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犹如高效的“催化剂”,当其分泌量不足或活性受到抑制时,食物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将延长,进而扰乱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甚至可能触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对健康造成深远影响。
对于高血糖患者而言,长期高血糖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也会损害胰腺的外分泌功能,致使消化酶的分泌量大幅减少。最终形成“高血糖—消化障碍—营养不良—血糖波动”的恶性循环。除了胰腺本身的病变外,部分降糖药物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高血糖引发的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因素相互叠加,使消化问题成为糖尿病患者的“隐形负担”,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与疾病控制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邹大进认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补充消化酶,不仅能够显著改善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更为重要的是,还将改善糖尿病患者常伴的肌少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