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行业盈利空间持续压缩,但中国钢材和金属制品贸易龙头企业五矿发展(600058.SH)正采取多种措施应对行业挑战,以确保公司经营规模稳定。公司3月28日晚间发布的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2.36亿元,同比下降14.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降36.93%,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改善。
对此,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面对行业不利环境,五矿发展充分依托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五矿全产业链发展优势,推动原料端金属端共振、业务相互协同、资源共享共通,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竞争力应对行业挑战,使得公司经营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为公司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优化业务结构 经营规模基本稳定
对于众多流通企业而言,2024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地缘政治冲突持续,贸易摩擦加剧升级。国内经济在财政、货币、房地产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作用下逐步恢复企稳,但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仍面临困难和挑战。尤其是钢铁行业,下行周期延续,供需失衡加剧,钢材价格低迷,原料成本高企,行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钢铁流通领域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库存贬值风险、资金压力与信用风险攀升,企业盈利空间持续受到严重挤压。
五矿发展主要从事资源贸易、金属贸易、供应链服务三大类业务。面对严峻挑战,五矿发展的优势凸显。一方面,公司依托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五矿全产业链发展优势,形成集矿山采选、冶炼加工、贸易流通、循环利用为一体的黑色金属布局;另一方面,公司拥有及受托管理中国五矿旗下多家海外企业及分支机构,遍布日本、韩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重点资源生产地及流通地,在资源获取、市场开发、海外融资、市场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凸显产融结合、海内外协同优势。
近年来,五矿发展实际控制人中国五矿所属国内外企业获取和控制关键资源以及开拓和掌握销售渠道的能力不断提升,中国五矿所属国内工程建设、生产企业对钢材、冶金原材料有较大需求,所属海外企业拥有一定销售渠道,能够提供更多物流服务和招标业务机会。2024年,五矿发展充分发挥中国五矿内部协同发展优势,采取多种措施迎难而上,有效减缓了外部复杂环境对公司经营的冲击。
原材料业务方面,在上游资源端,公司不断强化资源获取能力,充分利用渠道优势和受托管理的海外企业网络资源,深耕境外矿山资源开发,与主流矿山签订长协,确保重点商品稳定供应。2024年,铁矿石业务签订长协578万吨,煤炭业务签订长协110万吨,锰矿业务签订长协48万吨,铬矿业务签订长协60万吨。全年进口铬铁46万吨,约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2.55%。在中游港口端,以港口码头铁矿石加工基地为支点,稳步推进港口集约型绿色炉料生产基地建设,面向钢铁企业提供一站式炉料解决方案,提升铁矿石供应链整体效能,推动供应链绿色转型。受托管理的中国五矿曹妃甸国际矿石交易中心项目持续推动混配矿技术创新,精混业务量保持增长势头,五矿标准粉价值创造效能逐渐显现。下游销售端,持续加强渠道建设,围绕客户需求提供高质量集成供应服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024年,公司原材料业务经营规模总体稳健。其中,铁矿石经营量约2142万吨;煤炭经营量约314万吨;焦炭经营量约129万吨,同比增长29.00%;铬矿经营量约178万吨;铬系合金经营量约110万吨;锰矿经营量约139万吨,同比增加19.82%;锰系合金经营量约33万吨,同比增长3.12%;废钢经营量约161万吨,同比增长213.73%。
钢铁业务方面,公司加速调整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等关键领域,推进业务转型,终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钢铁业务实现钢材经营量约1,122万吨。其中,线材23.76万吨,同比增长51.39%;螺纹钢634.60万吨;热轧卷板239.74万吨;冷轧卷板152.99万吨;其他类型钢材81.70万吨。
供应链综合业务方面,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力推进“一网百园千仓”网络布局,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充分挖潜内部协同,加快仓储、加工、物流、招标、保险等传统业务转型升级。2024年,物流园业务实现吞吐量约1429万吨,同比增长8.17%;实现加工量约129万吨,同比增长13.15%;物流业务完成服务总量约16,269万吨,同比增长4.28%。
内部管理方面,公司持续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控非生产性开支;最大限度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优化完善组织架构,推进钢铁业务区域化整合,搭建扁平化管理体系,提升管控效率。加大欠款清收力度,依法维权、多措并举,多项历史积案成功攻坚,为企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打造数字化供应链 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通过一系列举措,五矿发展2024年的毛利率基本稳定。报告期内,公司贸易的营业毛利为17.45亿元,占总额的80.93%,是公司营业毛利的主要来源,毛利率2.77%,同比增长0.05个百分点,若结合转销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则毛利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本报告期钢材终端需求承压,国内钢材价格整体震荡下跌,铁矿石价格呈下跌走势,触及近四年来的价格低点。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黑色金属产业链正面临供需结构调整,商品价格整体宽幅震荡的严峻形势,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五矿发展对此有深刻认识。作为一家贸易公司,公司拥有强大的产业链集成服务能力,能够为上下游客户提供综合化、多样化服务,公司在资源获取、营销网络、产业布局、风险把控、数字化运营、品牌及专业人才等方面具有综合性优势,最大化挖掘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价值成为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的不二法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
为此,公司立足自身战略定位及运营管理实际,以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结合供应链服务领域完备的要素资源,全面整合内部业务和管理系统,强化业务线上化和全流程数据贯通,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能力。通过数字化、一体化运营,推动全产业链协同能力、全要素运行效率和全场景决策质量提升。同时,探索数字化前沿科技,挖掘数据商业价值,推进构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数据资产化,实现双向融合,相互赋能。
具体来看,2024年,围绕“前、中、后台”数字化供应链建设规划设计,五矿发展重点推进以“交易平台”为核心的商务前台建设和以“云链通”工程为核心的运营中台建设,各项系统开发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成效渐显。商务前台建设方面,基于钢铁工程配送、现货销售、竞拍等业务场景,整合钢铁流通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设计开发五矿发展交易平台,年内成功实现上线运行。仓储加工平台完成货物管理、仓储管理、加工管理主体功能开发及系统上线,实现与30家第三方仓库数据互通;多式联运平台围绕“一单制”试点任务,持续优化作业流程,完成与天津、广东等多地区码头、仓库数据对接。
运营中台建设方面,“云链通”贸易业务管控平台完成主体功能开发及用户测试工作,已具备试点上线条件,建成后可实现业务协同、全面风控、期现一体等综合功能。管理后台建设方面,完成信用风险、仓储风险等应用场景和主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后续将为业务运营、风险防控、管理决策等提供强大支持。
五矿发展表示,公司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党建与经营相融合,坚持贸易物流一体化发展,持续向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加强资源配置,坚定不移地打造供应链安全可控的维护者、产业链服务价值的创造者、大宗商品产业生态的组织者、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引领者,努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属矿产集成供应商和产业综合服务商。公司以金属矿产贸易物流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四链”融合发展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产业链关键节点布局卡位获取竞争优势,以模式创新整合重组全供应链服务要素,提升供应链的效率、降低供应链的成本、构建供应链的生态,解决客户需求痛点,创造服务价值。以“四链”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四链”良性循环构筑核心竞争力,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公司在复杂严峻的行业环境中将通过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管控效能等举措,全力确保经营规模稳定,力争实现业绩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