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15%补贴撬动100%期待 消费补贴激活产业链“乘数效应”
2025-03-20 来源:经济参考网

“太划算了!”自打入手了新手机,南京姑娘张维逢人就“晒”自己的省钱秘籍。这个“补贴+分期”的支付方案,让她成功以每月458元“撬动”了售价5999元的华为手机。

如果站在未来回望2025年的春天,“国补新政”最值得书写的,或许不是大家所购买的手机,而是新政策红利与市场动能在共振中形成的中国智慧——政府担纲“启动器”,点燃潜在需求;平台化身“转换器”,提升用户体验;产业激活“放大器”,释放链条效能。而那458元的分期账单,则成了解读民生福祉的新密码。

2024年家电、汽车领域的国家补贴,为中国消费市场带来了超2600亿元的增量。2025年的政策扩围:中国的“国补”对象,已从产业端的“低频耐用品”拓展至消费端的“高频消费品”。

对个人消费者来说,15%的补贴比例精准覆盖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三大消费电子品类,单件最高500元的让利空间,恰好切中4000-6000元主流机型的价格敏感带。中信证券预测,该政策未来三年内将积极拉动国内手机需求,2025年出货量有望达到3.1亿至3.2亿部。

2025年2月,商务部数据显示,在3C数码“国补”政策实施首月,超2671万消费者申请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8人参与“国补”活动。

此外,1月13日,商务部等4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建议“优化申领支付流程”“积极拓宽支付渠道,不得限制消费者付款方式和支付凭证类型”“鼓励金融机构叠加优惠让利,形成政策组合拳”。

“优化消费信贷产品体验和使用场景,势在必行。”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将消费贷款、分期付款等工具纳入“国补”支付范围,提升商家效率和消费者体验,充分发挥“国补”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无论是政策设计还是专家建言,“国补”都在试图打通金融工具与消费补贴的“绿色通道”。在“国补+金融优惠”组合拳推动下,虽然存在部分省市亟须进一步破解的壁垒,也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区,通过政策杠杆撬动消费意愿,以多元支付降低需求门槛,实现了消费提振与流程优化的双重突破。

广东省在设计消费品以旧换新支付流程时,邀请京东等平台深度参与,所提意见均得到采纳。广东支持京东支付、云闪付、微信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并在选择支付方式为京东支付时可直接显示国补后优惠价格,体验更加直观,在三方调研中用户满意度领先。江苏商务厅积极开放多平台支付方式,引入京东支付、订单立减等多种支付方式后,销售数据一路飙升,日均GMV同比增长170%,同时用户投诉率也大幅降低。

如今,“国补新政”的溢出效应,如同“放大器”,正不断释放产业链条潜能。

在制造端,2025年1月,面板行业量价齐升,TV面板涨价1-2美元,京东方柔性OLED屏产能拉满;手机市场销量增长约40%,华为、小米和vivo高端机型放量,与此同时,国产CMOS传感器提质奔跑,半导体形成逆向拉动。

在销售端,多家平台也纷纷拿出重磅优惠,叠加“国补”回馈消费者。据第三方调研显示,超90%的消费者曾经使用过或希望叠加使用信用分期。尤其在新一轮的手机国补中,用户年龄低于家电国补,对于叠加信用分期支付的意愿更为强烈。

与此同时,各金融机构将政策红利加速转化为惠及消费者的“真金白银”。某平台的支付工具就与多家国股行、各省市的区域银行率先探索“国补”与银行卡优惠叠加,为消费者提供在“国补”之外额外满1000减/返30元、满3000减/返100的优惠,进一步拉满让利幅度。

“消费端补贴-支付创新-制造端升级”的传导机制,完成了市场力量和国家政策的“双向奔赴”。当张维们每月还款时,458元的账单,映射着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动态变化:从京东方柔性屏生产线的轰鸣,到华为海思芯片的流片测试,再到消费金融的灵活分期方案。这些看似离散的片段,构成了同一场变革的不同切面,共同推动中国消费韧性生长。(李嘉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