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方大集团,一家从长白山脚下崛起的民营企业,用35年经销国名酒无假货、无投诉的业绩,打造吉林省商贸流通领域的诚信企业,通过建制度、育文化、扩圈子,一砖一瓦培育出诚信经营的好口碑。
制度筑基:
构建诚信经营的“防火墙”
从源头把控,打造全链条监管体系。早在1953年,白山方大集团的前身——浑江糖业烟酒公司就专门从事烟酒两大类商品的批发和零售业务,自1990年确立“经销国名酒”战略起,企业便坚持与国内名酒厂家直接合作,杜绝中间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
每瓶酒从出厂到入库,均需经过“出厂码、物流码、箱码、二维码”四重防伪验证,并附有完整的“随附单”溯源记录。2021年,集团通过升级区块链技术,实现酒品流通信息的全程透明化,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每一瓶酒的“前世今生”。
以标准立信,首创行业质量保障机制。2001年,白山方大集团成为吉林省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商贸企业,将标准化管理贯穿于采购、仓储、销售各环节。
集团在2012年率先推行“为国名酒进行质量保证保险”机制,每年支付10万元保费并郑重承诺:如果消费者购买到有问题的酒品,可直接由保险公司赔付。十余年来,这份保单从未出险。
自我加压,设立内部“红线”机制。2010年,一批价值近百万元的某酒厂产品因气候差异出现微量沉淀物,尽管符合行业标准,集团仍果断封存并禁止销售,转而作为内部用酒。这一案例被写入企业的质检手册,成为“严守质量高于行业标准”的铁律。
制度的力量,让白山方大集团在35年间累计销售国名酒超千万瓶,始终保持“零假货、零投诉”纪录,并荣获“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诚信兴商十大案例”等荣誉。
文化铸魂:
诚信基因融入企业血脉
党建赋能,锻造诚信内核。白山方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宁凤莲始终将党建视为企业发展的“根”与“魂”。“党旗红、事业兴”,集团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80余名党员,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党员。为了培养年轻党员的诚信意识,集团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学习、组织党的知识竞赛等活动,将诚信理念与党性教育深度融合。
在白山方大集团的党建室内,一摞摞党员手写的思想汇报和学习心得整齐排列。“学习最新精神已经成为党员们的日常工作,通过将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党员们在岗位上也体现出诚信经营的理念。”集团党建相关负责人说。2016年,白山方大集团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白山方大集团案例入选“全国诚信兴商十大案例”。 (资料照片)
仪式感召,让诚信“入脑入心”,每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全体员工郑重承诺:“高举诚信品牌,捍卫诚信尊严……”这一仪式已坚持20余年。2023年,集团将每年的3月10日确定为“白山方大诚信日”,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符号。新员工入职的第一课,便是参观酒文化博物馆中的“诚信展区”,了解产品质量保证保险、设立先行赔付保证金等历史,在潜移默化中筑牢诚信意识。
白山方大集团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学习+笔记+试卷+演讲比赛”的模式,激励员工主动、认真学习。
此外,集团制定《诚信服务公约》等规定,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和服务理念。每年年初,白山方大集团都与各经营者、各店店长签订《经营管理责任书》和《质量诚信承诺书》等协议,不断提高为顾客诚信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社会监督:
以透明赢得消费者信任
开放透明,让消费者成为“监督者”。白山方大集团聘请质监、工商、物价、消协、新闻单位和消费者代表组成消费者监督委员会,每年召开例会,自觉接受监督。
吉林省首家“茅台鉴定服务站”和“五粮液鉴定服务站”均落户吉林省酒文化博物馆,免费为消费者提供真伪鉴别服务。同时,通过“先行赔付保证金”制度,承诺“假一赔十”,将监督权交给市场。
文化赋能,打造诚信“超级IP”。2012年,集团投资兴建全国首家民办酒文化博物馆,馆藏全球名酒6000余种。
吉林省酒文化博物馆珍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名酒,其中不乏知名中国白酒的身影。博物馆免费开放,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通过展示名酒文化,将品牌诚信与文化自信深度融合。2014年,该馆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吉林省文旅新地标。
在体验式消费的背景下,白山方大集团探索营销创新,成立名酒体验店,通过开展多品牌、多档次、多口感的体验式营销,为消费者创造独特的品鉴体验和文化体验,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