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出口规模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迈上了新台阶。然而,在出口规模持续增长的背后,人才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企业出海的核心瓶颈。为应对这一挑战,科锐国际联合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PayInOne等权威机构,共同发布《2025年中国制造业出海人才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深度聚焦机械设备、电子电气、汽车、新能源四大制造业支柱行业,通过多家名企调研与深度案头研究,剖析当今制造业出海的人才需求特征与管理挑战,旨在为企业提供破局路径和战略指导,助力其在全球市场中持续稳健发展。
《白皮书》显示,中国制造业出海正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高附加值、高科技制造业细分领域正成为制造业企业全球化的核心力量。在机械设备行业,中国企业已从依赖基建项目的被动出海模式,转变为主动在全球寻找市场空白的积极模式;电子电气行业,特别是消费电子领域,则通过高性价比和产品创新优势,采取“产品先行、品牌跟进”的策略,在拉美、非洲、东欧等新兴市场站稳脚跟;以光伏和储能为核心的新能源行业,正凭借技术优势和产能优势,迅速拓展海外市场;而在汽车行业,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
受市场分布、企业出海阶段等因素影响,出海企业对于支撑业务拓展的人才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白皮书》指出,中国制造业海外人才分布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南亚地区因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海外员工人数占比最高。而欧洲则因其技术领先、市场成熟,成为出海企业进军高端市场的首选之地。
从企业出海阶段来看,中国企业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出海”或营销“出海”,走向品牌“出海”和研发“出海”,与之带来需求岗位的变化,从传统的销售、职能类岗位,逐渐扩展到生产运营、技术研发等关键领域,典型的岗位有汽车模具设计经理、工艺工程师、工厂总经理、供应链负责人、车身结构专家、自动驾驶测试专家等。
为了在全球市场中稳固地位并持续拓展,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精细化的策略,以有效应对出海人才管理中的复杂挑战。《白皮书》深入剖析后,为企业全球化人才管理提供了制胜之道,主要包括精准定位、灵活调整、文化融合与技术赋能四大方面。
具体来看,企业在规划出海人才战略时,关键在于“知己知彼”。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认清自身的发展阶段,并精准匹配目标市场的人才需求。其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这要求企业深入了解并接纳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和工作方式,平衡属地团队与国内团队的管理权,以提升全球协同力。通过开放型沟通和属地化决策等形式,企业可以打造包容、凝聚的企业文化,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员工之间的和谐共处与合作。此外,企业需善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智能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提升效率并优化人才配置。为了留住全球各地的关键人才,企业需要实施“培养+发展”双驱动策略。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助力企业在全球化人才管理中占据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