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为更好发挥互联网在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增强代表委员与网民之间的联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新华网推出“我请代表委员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邀请广大网民建言献策。我们将把您的声音传递给代表委员,并公开选登部分网民留言和代表委员回复,同时汇总整理建言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网民“卿彦鎏声”留言: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已进入深度应用阶段,家庭应用型服务机器人的前瞻性开发尤其引人注目,在老年人照护、儿童陪伴、家务协助等应用场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改观。但目前来看,此行业发展良莠不齐,且存在规范不统一的情况,建议代表委员就机器人行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规范行业发展,让老百姓能健康安全地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程伟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程伟回复: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而“具身智能”机器人已成为人工智能3.0时代的核心载体之一。面向家庭场景的服务机器人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只有推动标准制定,规范行业发展,并且加大产业支持力度,才能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对于这位网友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加快技术标准制定,明确机器人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规范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要求。同时,制定机器人运动规划、路径规划、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标准,确保机器人运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建立机器人学习算法、知识表示、推理决策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自主决策能力。
在完善服务标准体系方面,要提升用户体验,针对老年人照护、儿童陪伴、家务协助等不同应用场景,制定相应的服务内容标准,明确机器人应具备的功能和服务范围。要规范机器人服务流程,包括用户需求识别、服务方案制定、服务过程记录、服务效果评估等环节,确保服务过程的规范化和可追溯性。要制定机器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服务效率、服务态度、服务安全性等方面对机器人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提升用户满意度。
同时,要加强伦理标准研究,明确机器人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等方面的隐私保护要求,防止用户隐私泄露。制定机器人安全操作规范,防止机器人对用户造成伤害,确保人机交互的安全性。研究机器人对社会伦理的影响,制定相应的伦理规范,引导机器人技术的健康发展。
加大产业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就需要加强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建议设立家庭服务具身智能机器人重大科技专项,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大型中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民企联合攻关,突破基础技术瓶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芯片和核心零部件,并研发面向家庭服务场景的具身智能大模型,使其能更可靠便捷地提供服务。
另外,要推动产业化进程,打造完备产业链。鼓励央企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牵头规划并组建机器人基础产业联盟,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构建,进而联合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培育一批面向家庭服务场景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多渠道宣传提升公众认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服务场景作为试点,率先尝试应用智能机器人服务。通过设立专项补贴、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降低用户初次尝试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