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件珍贵的北宋汝窑瓷器——“北宋汝窑天青釉玫瑰紫凤鸟衔珠纹腰型瓷枕” 惊艳亮相,引发文物界广泛关注。这件瓷枕不仅展现了北宋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该瓷枕长25.8cm,宽16cm,前高6.8cm、后高9cm,呈腰型(月圆型),中间微凹,前低后高,造型规整对称,在同类型腰枕中极为罕见。其胎质为香灰胎,显胎处可见多处黑点,胎薄且胎质有油润感。枕底胎质细腻,有规整细密的篦划痕,施浅黄色护胎釉,并存在一道3厘米的不规则窑缝及明显的条形垫烧痕迹。
釉面方面,此瓷枕呈现出迷人的天青色,随着光线和观察角度的变化,交替展现出青绿、天青、天蓝等丰富的色差,青中泛绿、青中闪蓝,尽显汝窑釉色之美。釉层肥厚,枕面釉呈内开片(肉眼侧光不易察觉,正面开片明显),侧面釉呈斜开片冰裂纹,釉面莹润,宛如一汪流动的清水覆于枕面,温润如玉。枕面釉层分布着多处不明显的小棕眼,右上方还有一个因釉内气泡破裂形成的小针眼。枕面釉下气泡寥若晨星,而侧面釉下气泡则细小且密集,呈现出聚沫攒珠的独特景象。
尤为独特的是,在天青色基釉上,窑变形成了玫瑰紫凤鸟衔珠纹饰。凤鸟羽翼、躯干等玫瑰紫基釉两侧各点缀一排蓝白釉斑,眼部、颈部及尾部也有蓝白釉斑装饰,造型施釉工艺极为复杂。
据专家介绍,从胎、釉、型、工、纹及烧造工艺等方面分析,该瓷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汝窑瓷器胎体颜色多为香灰胎,此瓷枕的香灰胎及胎中黑点是汝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在釉色上,它完美展现了汝窑釉色随光线和角度变化的特点。其釉层肥厚,接近枕底处的控釉凹线、胎釉结合处的刮釉痕以及枕底的挂釉痕,表明这是一件清凉寺汝窑晚期烧造的产品,符合汝窑中晚期多次上釉的工艺特征。
从器型来看,该瓷枕的月圆型设计规整对称,与宝丰汝窑博物馆藏的北宋晚期三彩刻划枝叶牡丹纹腰圆形枕器型和尺寸几乎一致。在工艺上,匠人们巧妙地在枕身承重处进行转角弯曲设计(出沿),增加受力面积;将出气孔设计成凤鸟口中衔珠,极具艺术感染力;同时创造了铜红釉窑变成形和多次施釉等技艺,对烧制工艺要求极高。
凤鸟衔珠纹饰是该瓷枕最具艺术表现力之处。凤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凤鸟衔珠的典故更是源远流长,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玫瑰紫凤鸟衔珠纹腰型瓷枕的现世,为研究北宋汝窑瓷器的烧制工艺、文化内涵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让我们得以领略千年古瓷的独特魅力。(谷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