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大禹节水赋能智慧农业新范式
2025-02-26 来源:经济参考网

  当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重塑现代农业格局的核心驱动力。

  作为行业先行者,大禹节水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质生产力嵌套到各业务环节中。公司致力于农水基础设施投建管护,构建了完善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丰富的信息化落地场景以及社会资本参与创新的发展模式。

  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标杆,促进 “AI+农业” 深度融合

  大禹节水子公司慧图科技将“潺水”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应用于水资源管理、灌区输配水、城乡供水等业务领域。

图为潺水模型

  近期,在“潺水”系列模型基础上,公司在本地成功部署和接入了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并搭建了通用“小慧助理”本地化应用,同时探索了大模型在水旱预报等专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实现墒情预测、洪水预警等功能的智能化。实测数据显示,DeepSeek模型在预测准确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智慧水利管理提供了更精准的技术支撑。

  展望未来,公司将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在信息化业务中的多场景应用,将“AI+农业”精准融入至灌区水资源高效调度、水利工程安全检测、河湖水库精准预警等多个业务环节,持续探索 “AI+农业”的新业态。

  智慧农业全链路布局,为稳产保供保驾护航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耕地资源紧约束、极端气候冲击等。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旨在通过智能化、精准化、绿色化的农业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减少资源浪费与生态损耗,从而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大禹节水通过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等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入业务体系,为农田水利管理装上“智慧大脑”。旗下慧图科技构建的数字孪生三维可视化平台,能够结合实时监测的水文、气象数据,持续对水资源调度方案进行预测与优化,实现对水资源的精准管理和高效调配。

  在此基础上,大禹慧图科技进一步研发了“慧管家”智慧农业平台,涵盖土地资源与种植规划、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进销存数据化管理、物联网及遥感技术应用、智能化设备控制等农业生产核心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服务,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图为慧管家

  在新疆沙雅县渭干河灌区项目中,大禹节水的技术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基于公司水利信息化系统的智能管控,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幅提高,项目区棉花产量比传统灌溉提高60%以上。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方位支持乡村振兴

  智慧化管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定制化方案则是满足不同地区乡村振兴需求的关键所在。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在地理、水文、气候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禹节水有针对性地构建了一系列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公司在农田运营管理、农田物联网、未来农场服务等领域的业务布局,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例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村污水处理、水旱防灾减灾等项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业务机会。

  以元谋大型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为例,该项目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现了以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建共管,达到了“政府节水、农民增收、企业盈利”的“共赢”发展目标。项目实施后,农田用水、施肥、人工投入明显减少,节肥率达25%-30%,农作物亩均增产超20%,水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提高至0.9,滴灌技术普及率达98%。

图为元谋灌区优势

  在离项目部200米的元马镇小羊庄村,公司协助当地开启了“三水共治”新篇章。在农业节水完全覆盖后,政府将自来水也委托公司进行管理,公司又建设了农村污水处理站,达到灌溉标准的中水又进入到农业节水管网,灌溉水费和污水处理费两项相加,已经接近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运营成本。

  目前,大禹节水已将运营作为第一战略,并通过EPC+O等模式持续探索农业水利领域可持续服务机制。公司将紧紧抓住政策机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模式创新为支撑,继续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实践范本。(郑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