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丛书》评析
2025-01-09 作者:迟福林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提出以五个着力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擎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蓝图。在这一背景下,2022年底,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和南方传媒、广东经济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丛书》(简称《丛书》)。近日,《丛书》陆续出版发行。

  《丛书》着眼于高质量发展五大主题,邀请国内高层次权威专家编写,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欣然同意共同担任本书主编,组织编写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外,肖金成研究员团队负责编写《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宋洪远研究员团队负责编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改院团队负责编写《高水平开放的中国》;王一鸣研究员负责编写《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认为,《丛书》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各界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入理解和广泛实践,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作出了新的重要理论探索。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础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是贯穿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核心命题。中国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诚然,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要清醒地认识到仍然存在与“高水平”还不相适应的因素。要落实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就要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例如,张卓元研究员领衔撰写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从理论和实践回顾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基础、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阐述。

  本书还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和矛盾问题,围绕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等重大命题进行深刻的理论探讨。例如,书中提出,“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具有其历史局限性,“对资本要秉承客观的、全面的、辩证的态度。”再如,书中提出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技术和产业变革中孕育了资本新形态、新趋势。为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按照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引导和规范资本的行为。我认为,这些研究和见解十分深刻,为总结和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深刻的全新视角。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既深刻改变了自身经济结构,极大拓宽了发展空间,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格局。今天的中国,已全面深度融入世界。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多种全球性危机叠加的严峻挑战,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牵动影响全局。这不仅将形成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将在推动世界经济稳定与全球经济格局平衡中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世界经济地缘化、碎片化加剧,经济全球化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严峻考验。未来几年,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既有结构转型的巨大潜力与空间,也面临着外部环境变化的重大挑战。在这个背景下,需要深刻把握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涵,研究高水平开放的重大趋势性、战略性问题。例如,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判断高水平开放的基本趋势,如何把握高水平开放的战略选择,如何抓住高水平开放的突出特点,如何实现高水平开放重大任务的突破,如何打造高水平开放高地,如何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如何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以高水平开放的中国推动世界的发展,涉及一系列重大问题。

  《丛书》中,《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一书就推动单边开放进行了深刻探讨。书中提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趋势,未来3至5年是中国与东盟深化经贸合作的战略窗口期。抓住战略窗口期,实施向东盟的单边开放,以单边开放的主动举措,实现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的重大突破,赢得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主动。”书中就向东盟单边开放的战略机遇、重大任务和行动路线做出分析。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我国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不仅将实现高水平开放的重大突破,更将有效应对外部各种风险挑战,引领普惠包容的经贸合作秩序,促进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今天看,书中的判断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结构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

  未来10年左右,我国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科技结构、能源结构、城乡结构、贸易结构都至少有10至15个百分点的升级空间,并蕴藏着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经济结构转型仍蕴藏着较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动能。以消费结构为例,预计到2030年前后,服务型消费占比有望从2021年的44.2%提升到50%左右,带来10万亿元左右的新增消费市场。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转型面临着不进则退的挑战,国际地缘政治、全球经济格局变化深刻改变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外部环境;内部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掣肘着经济结构转型进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通过结构转型把14亿人潜在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来。

  推进经济结构转型需要结构性改革的突破。稳定并增强发展预期、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都直接依赖于结构性改革的突破。比如,适应结构转型的大趋势,要深化以技术、数据、土地为重点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适应产业结构转型的趋势,要以服务领域为重点,着力打破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适应科技结构升级趋势,深化科教体制改革;适应服务业市场开放趋势,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等。尤其是适应我国城乡结构升级趋势,要推进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加大力度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这些,都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直接相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对此都做出了重要理论与实践探索。

  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主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要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两翼,通过结构转型和结构性改革释放14亿人潜在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活力。《丛书》的出版,为各界学习理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参考、新视角、新借鉴,我愿意向广大读者推荐此书!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