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主办《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发布会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研讨会。会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24版《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蓝皮书(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课题组从新劳动者、新劳动资料、新劳动工具三方面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研究发现: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从2011年的0.110上升至2022年的0.276,总体呈增长趋势。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水平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6个省份,这些省份科技创新水平较高,科技人才资源雄厚,数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依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中,2022年北京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为0.702,领先其他省份。
蓝皮书显示,2013年至2022年,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由0.656上升为0.914,呈持续上升趋势。蓝皮书还有五方面发现:一是抓住转型升级主线,北京高质量发展水平实现更高跃升;二是积极培育新赛道,经济增长动能充沛;三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助力产业高端化发展;四是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共同富裕蓄势赋能;五是城乡高质量发展推动有力,勾勒融合发展新画卷。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贾品荣提出,2025城市高质量发展将呈现十大趋势:加强需求侧管理提供强劲需求侧动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高端要素支撑机制推进,产业融合战略提速,高精尖产业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生产力提升,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加快,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城市群和都市圈综合承载能力,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高全球价值链位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