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新质生产力驱动金融创新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专家与业界人士围绕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如何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大公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柏乐表示,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载体即产业与实体经济。金融创新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就是要围绕其高质量的新特征,通过引导资金流向,更好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真正形成“新科技-新金融-新产业”的良性循环。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近年来在防范识别金融风险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面对实体经济转型的新需求,评级机构要主动变革创新,更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他表示,大公国际将持续改革创新,在构建中国特色信用评级体系、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评级国际话语权等方面贡献更多力量,更好践行评级行业国家队的责任和使命。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认为,紧密结合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思想观念创新落实到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以赶超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的合理组合搭配,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以“数实融合”的前沿“头部平台”拉起专精特新集群和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改变中国产品在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上处于加工为主的位置,向创意创新成功和品牌营销、售后服务、市场扩展的左右两端托升。
大公国际总裁应海峰在谈到明年的债市时表示,展望2025年,债券市场重点关注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债务管理、内外环境变化等影响因素。2025年信用债偿还规模减少,整体偿债压力可控;明年政策总基调将延续宽松,预计2025年信用利差延续收窄的大方向;在化债背景下,债务风险总体缓释,违约率仍然呈现低位。
大公国际副总裁张秦牛表示,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带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在优化科创企业融资环境、提升金融供给与科创资金需求匹配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评级行业紧跟债市服务科创步伐,持续夯实新时代债市“守门人”责任。尤其是近年来的监管制度供给为评级行业市场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推动评级行业更好助力债市服务科技创新。
本次论坛由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主办,大公低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大公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承办。(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