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在第七届中国企业论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平行论坛上,“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及对11个行业的中央企业的总体评价结果”“通信行业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装备制造业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等多项成果对外发布,以进一步发挥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作用,助力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表示,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客观上需要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特别是一套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用来引领我国企业持续对标找差、补短锻强、提质增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企业建设道路。
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及对11个行业的中央企业的总体评价结果”。朱宏任说,首批纳入评价的大部分企业规模实力领先,研发投入快速增长,研发强度持续提升,普遍拥有国际化经营、全球化配置资源的理念,资源和产业布局具有较大优势,对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力和控制力,抗风险能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但还需要进一步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际规则把握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打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聚焦通信行业一流企业建设,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会长郭浩发布《通信行业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显示,我国三家电信运营商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方面表现出众,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累计建成5G基站数量占全球5G基站总量的60%,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及重点乡镇。在创新投入方面,我国三家电信运营商在研发投入强度、国际发明专利等方面位居行业领先地位。但通过对比,我国电信运营企业仍存几方面短板,包括效率效益仍存差距、跨国经营存在一定劣势、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升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经济师叶定达就装备制造业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情况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交流分享。他表示,我国装备制造业具有全球领先的产业规模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具备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灵活的资源配置能力、较强的风险防控能力。某种意义上,正处在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质变”阶段。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实现世界一流。但是,从全行业看,大部分企业在技术、管理、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论坛上,与会企业围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进行分享。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高同庆表示,中国移动将立足更高站位、更高目标,加快向世界一流企业迈出更大步伐。其中将围绕“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16字标准,强化与企业发展目标对标,牵引达成国务院国资委考核要求、以及自身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强化与全球优秀运营商同行对标,牵引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指标不断改善;强化与领先科技企业对标,围绕科技创新和全球影响力等关键指标加快追赶;强化与未来转型目标对标,聚焦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发展目标加快布局优化。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余卫平说,中国中车明确了下一阶段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工作的顶层设计,将以深化对标评价为牵引,以统推共创立标为抓手,以体系能力建设为保障,奋力推进“四个加快建设”总体布局:一是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支撑赋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双赛道双集群”产业格局更加成熟。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引领的业务发展体系,推动数智化、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协同化、品牌化特质更加突出。三是加快建设高效合规的治理管理体系,推动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布局更加优化。四是加快建设“五强”领导班子和过硬人才队伍,推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支撑力量更加坚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