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施耐德电气坚定看好中国市场——专访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
2024-11-08 记者 王文博 来源:经济参考网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正在上海举行。15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近3500家参展企业将与数十万名专业观众面对面交流,共谋开放合作,共享繁荣未来。施耐德电气便是其中之一。

  这家跨国企业自1987年进入中国,37年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一路前行,如今又紧跟着中国开放的步伐,在世界级的全球贸易盛会,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的舞台上结识更多新老朋友。

  从第一届到第七届,作为进博会的“全勤生”有哪些收获?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表示,施耐德电气坚定看好中国市场,持续强化“中国中心”战略,7年参加进博会,正是施耐德电气深化在华发展的缩影,也借助进博平台,从“在中国为中国”加速迈向“在中国惠世界”。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

  七赴进博之约 带来诸多诚意“创新”

  七赴进博之约的施耐德电气,以“数智新生,洞见未来”为主题,亮相技术装备展区、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全面展示着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

  事实上,作为进博会的“全勤生”,施耐德电气的关键词是“创新”。尹正向记者介绍,中国产业一致在强调转型升级,今年更提出要打造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对于工业、基础设施、楼宇建筑、数据中心及家居等关键行业来说,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效率,推进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双转型”,正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此,施耐德电气为本届进博会带来“未来工业”和“绿色能源管理”两大领域的技术创新,持续助力各行各业转型升级。

  除了技术创新,施耐德电气也不断探索管理创新。今年的进博会上,施耐德电气也着重展示了先进技术与精益管理及可持续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自身的转型成就,包括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端到端灯塔工厂”的无锡工厂和上海普陀工厂,后者通过积极应用AI技术打造了高效敏捷的端到端价值链,为传统企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提供了最佳借鉴。

  说起连续七年参展的收获,尹正感慨颇多。他说,每一届进博会上,施耐德电气都带来了新理念、新产品、新服务、新应用,尤其诸多中国原创、中国首发的领先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些新产品、新方案通过进博会的开放平台,吸引了来自全球客户的关注与青睐,实现“在中国惠全球”。

  同时,进博会也为施耐德电气提供了与新老朋友交流合作的桥梁。从首届进博会的签约合作以制造、建筑行业为主,到今年与油气化工、基础设施、商建、机械制造、生命科学、交通、海事、水务环保、钢铁冶金等多个行业的三十余家客户战略签约,施耐德电气的朋友圈持续扩大,生态影响力也持续增强。

  携手合作伙伴亮相 打造共赢生态

  独木不成林。创新不仅需要头部企业的引领,更需要生态系统的协作。今年,在不断扩大的施耐德电气展台上,众多合作伙伴齐齐亮相成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既有百威亚太、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浙江君耀智能设备、杭州赛辰电气、星星能源等创新应用方案展示,还有范德兰德、博耳电力、科远智慧等“影响力创造者”的双转型故事。

  在背后,是施耐德电气长期构建“数字化生态圈”和“可持续生态圈”。为广泛赋能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施耐德电气联合生态伙伴,共同发力创新。比如,通过发起“创赢计划”,施耐德电气联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助力中国企业融通创新,共创共赢。过去4年来,近80家中小企业参与了该计划,输出了40多项联创成果。

  尹正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的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而无论是数字化还是绿色低碳,都要求广泛的生态协同和联合创新。企业必须与上下游密切合作,相互赋能,从提升“竞争力”转向打造“影响力”,共同促进商业、产业和社会的良性发展,不仅实现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的共赢,更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看好中国机遇 持续强化“中国中心”战略

  创新背后,是施耐德电气作为长期主义者的战略定力。尹正表示,中国是全球发展的引擎,也是施耐德电气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和四大研发基地之一,是创新的源泉和发展的策源地,施耐德电气对中国充满信心。

  1987年进入中国以来,这家跨国企业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通过长期深耕,施耐德电气持续强化“中国中心”战略,建立了人才为基础、创新为引擎,研、产、销一体化的敏捷机制和强大的生态系统。“我们相信,把本地创新能力、本地供应链能力和本地服务能力结合起来,能够更快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同时。我们借助中国产业发展优势,将更多中国创新成果输向全球市场,从而进一步增强施耐德电气在全球的竞争力。”

  尤其在创新方面,尹正认为,中国拥有独特的优势,包括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完备的产业体系、活力十足的大中小企业、高效紧密的产业协作以及数字化的深度应用,为创新提供了产业基础。此外,中国持续的教育投入和产业优势,孕育了庞大的创新人才队伍,为创新带来了人才基础。而中国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供应链的完备,能够使创新研发成果快速落地。各种因素使中国在创新方面拥有了独特优势,也因此成为施耐德电气的创新源泉和发展策源地。

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

  如今,施耐德电气在华已拥有北京、上海、西安、无锡、深圳的五大研发中心,构建了软硬件一体化的创新研发体系,其在华研发人员已超过2200人,拥有专利超过3000件。为夯实“中国中心”的实力,近年来,施耐德电气持续深化在华研发布局,“数字配电中国研发中心”“自动化研发中心”“关键电源创新实验室”“AI创新实验室”等一系列世界级研发机构在各地陆续建成;近期,施耐德电气中国及东亚地区最大的创新实验基地“金山创新实验园区二期”也落地上海。事实上,施耐德电气近年来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每年增长15%以上。

  不断强化的“中国中心”,不仅是施耐德电气多年来深耕中国的成果,也彰显了施耐德电气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参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面向未来,尹正表示,施耐德电气高度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和机遇,将继续加大投入,携手各界伙伴带来更多创新的技术、产品、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助力中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