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行业首个购物旅游产业报告
2024-11-01 记者 韦夏怡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网

10月31日,2024购物旅游产业发展论坛于比斯特上海购物村举办。该论坛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与比斯特系列联合举办。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购物旅游发展报告》(下称“报告”),这是国内购物旅游产业首份报告,全面解读了中国购物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购物是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之一,但当前目的地建设更多地强调吃、住、娱等要素供给,缺乏对“购”相关要素的重视和布局。作为中国购物旅游领域首份全面、深入、权威的研究报告,此次发布的报告也是一份面向全行业的倡议,旨在向产业的相关部门和企业及机构发出倡议,引起各方对购物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呼吁各界协同合作创新发展,共同打造高质量购物旅游体验。

报告从购物旅游发展的市场背景与政策支持、购物旅游需求特征、购物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等方面,解读了中国购物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未来方向。报告发现,体验性消费趋势更加凸显,从“旅游购物”走向“购物旅游”已成为行业趋势。

其中,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在旅游中均有购物行为,近七成的被调查者在购物前有简单或完整的购物计划,游客的购物主动性较强。这表明,购物是旅游活动中的必要构成。消费者对购物的期待不仅限于物质的获取,而且还是向更多元、强主题、有深度的体验转变。消费者愈发珍视线下购物所带来的独特体验,线下购物的社交属性愈加突显。在线下购物时,消费者可以亲身感受产品的质感、香气和外观,享受与朋友家人一起购物的乐趣。体验性消费趋势使过去只关注商品购买的“旅游购物”逐步转向将购物视为体验活动的“购物旅游”,复合型购物场所正逐渐发展为独立的购物旅游目的地,它们在物理空间上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在调性上从购物走向休闲再到文化体验。

报告中将比斯特上海及比斯特苏州购物村作为“购物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先行者”案例,从不同维度剖析了购物旅游目的地如何更好提升旅游购物体验,打造文旅消费新增长点。报告从比斯特系列经验出发,总结了构建购物旅游目的地未来的四个方向:一是强化文化体验,塑造鲜明个性,零售商需注重长期性和本土化,将文化体验与自身独有的历史、地域文化深度结合;二是重视游客群体,提升体验质量,了解游客的最新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三是加强旅游业上下游供应链合作,开发体验性十足的购物旅游线路,改善当前旅游产业价值链上购物环节薄弱的局面;四是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基于数字技术不断提升线下购物的便利度,进一步丰富购物体验。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比斯特系列的12座购物村分别位于欧洲、中国和北美洲的著名旅游城市。在中国市场,比斯特系列目前拥有两座购物村——2014年开业的比斯特苏州购物村,是比斯特系列从欧洲到中国的首站,位于苏州阳澄湖畔;而被称为摩登“小外滩”的比斯特上海购物村则位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毗邻上海迪士尼度假区。202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比斯特苏州购物村访客量较2023年同比增长20%,销售额同比增长21%;比斯特上海购物村服务于高净值客群的贵宾专属客服务所产生的销售额较2023年实现双位数增长,退税交易量较去年增长超200%。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如今,消费者不仅追求商品的实用性,更加重视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文化价值和情感连接。可以说,购物本身也是一种旅游体验活动,我们正在从旅游购物走向购物旅游。及时响应游客消费需求变化、坚持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的复合型购物场所,如比斯特系列,正在成为独立的购物旅游目的地。希望此次报告能够鼓励和促进旅游产业价值链上下游密切合作,持续提升购物在旅游价值链上的地位,不断扩展文旅产业边界,翻开购物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在深耕中国市场的十年里,我们始终保持对市场趋势的洞察,通过本土化和创新策略持续提升购物旅游体验。购物旅游不仅仅是一个增长中的行业,更是一种有益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力量,需要行业各方的协同努力。未来,我们将继续与航空公司、酒店、旅行服务商等行业伙伴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助力中国购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唯泰集团中国区联席主席Mark Israel表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