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青岛呼吸产业大会暨第二十三届呼吸周(以下简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过去几十年,我和我的同仁们一起为全民呼吸健康而努力。近期,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列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录,从关注疾病的治疗到关注健康的预防,早诊早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观念的转变。
慢阻肺病是我国第三大致死原因之一,且具有“三高三低”的特征,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规范治疗率。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慢阻肺病患者超过1亿人,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3.7%。早期筛查、诊断、治疗是防治慢阻肺病的关键。然而,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未能及时确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9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部等部门公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正式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发布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其中提到,35岁及以上的慢阻肺病患者将受到确诊后的疾病全流程管理,以所在辖区为单位,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免费追踪查访、常规检查等,包括每年提供至少4次随访及1次健康检查,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会提供1次肺功能检测。如果发现患者病情加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及时建议并协助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在转诊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和便利支持。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诊疗、药械、介入治疗等创新方案的应用,我国呼吸疾病的诊疗水平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24年,呼吸健康领域迎来一系列重要突破,尤其是在重度哮喘生物靶向精准治疗方面,患者病情改善的希望大幅提升;同时,肺癌领域的多项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治疗方案,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新的希望。
在此背景下,大会“领前沿”篇章中,业内专家针对重度哮喘生物制剂治疗、肺癌诊疗及创新研发等领域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国际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在中国的应用落地。尽管我国呼吸疾病防治工作仍面临多方面挑战,但通过规范化全程管理及个性化诊疗模式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和生存质量。
此外,在“健康中国2030”目标指引下,本届大会的“筑规范”篇章也重点聚焦慢阻肺病的早期筛查和规范化诊疗,并探讨哮喘、肺癌等疾病的全病程管理,推动慢性呼吸疾病的全方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