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滨州色彩:黄河时代 动能澎湃
2024-09-24 来源:经济参考网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蜿蜒向东,一路奔腾,自西向东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由山东入海。在5464公里的黄河岸边,矗立着两座黄河楼,其中一座就位于黄河东流入海的前一站——“孙子故里山东滨州。

滨州黄河楼

滨州黄河楼,被誉为黄河下游第一楼,是一座集观光旅游、黄河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塔楼式建筑,是滨州乃至黄河三角洲的地标性建筑。楼体设计9个明层,9重古建筑带斗拱起翘的屋檐,寓意黄河99道弯,流经9个省市自治区,在山东流过9个市。

滨州,一城绿水半城花,近看远眺皆是景。站在黄河楼上,静心聆听和感受滨州独树一帜的黄河文化以及其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城市故事。

依水而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滨州,94公里黄河穿城而过,养育了400万滨州人民,滋养了9600平方公里的滨州大地,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征、滋养出个性鲜明的人文风采。

黄河穿城而过

滨州,是黄河滚出来的新生土地,祖辈称为退海之地,盐碱厉害,旱涝灾害多,丰收年景少。

如何让母亲河永远流淌着幸福?滨州人民用战天斗地的意志和行动,开启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一部滨州志,半部黄河治理史。滨州人民大力弘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革命传统,巡堤查水,抢险堵漏,防汛救灾、建堤筑坝、兴修水利……这都是老滨州人用一把把铁锹筑起来的,一辆辆小推车推出来的。新滨州人继承发扬老滨州人艰苦卓绝、不怕困难的作风,不断推进黄河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2019年以来,滨州累计投资366亿元,清淤疏浚河道629公里,对33座水闸、17座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建成沾化区西水东调、徒骇河引调水等工程,构建起一轴三纵、湖库棋布、两域八横、河海连通的水网格局。加强省市县级三级水网融合,无棣县创建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国家县级水网先导区。

近年来,滨州市印发《美丽滨州战略规划纲要(2023-2035)》,进一步明确了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陆海统筹生态保护样板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区的战略定位。

黄河小街湾(刘杰 摄)

滨州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2024年1-8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59%,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7个省控断面全部消除类水体,12个市控断面全部消除劣类水体,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等一系列称号,是滨州坚持打造人城和谐、产城和谐、四季和谐生态城市的最好诠释。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生态画卷在滨州大地徐徐铺展。

邹平梯子坝(徐志强 摄)

缘水而兴

对滨州人来说,黄河不仅是母亲河,还是名副其实的幸福河

9月的黄河岸边,长空如洗,卧龙向海。坐落在黄河滩区的滨城区梁才街道张王庄村,依河而兴,打造出一块沿黄旅游金招牌,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注解。

张王庄村通过大力发展农旅融合,建成亲水乐园、森林乐园、露营基地等项目,绘制了1.4万平方米的网红墙绘,吸引市民前来拍照打卡。大棚采摘、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也同步成型,让这座乡村在完成脱胎换骨蜕变的同时,实现了群众共富。

张王庄村农乐园(刘昊宇 摄)

这正是滨州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推动富民增收的一个缩影。进入黄河时代,滨州正用实际行动书写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乡村更和美。坚持点线面结合、一二三产融合,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力打造滨州特色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截至目前,累计打造省市级和美乡村63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11个、市级片区13个和县级片区50个。实施居民收入四增工程,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3%。

沾化区黄河故道文化元素广场

产业更兴盛。2023年,滨州召开制造强市推进大会,印发《滨州市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聚力实施产业链集群发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11大专项行动,推动工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2024年明确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的工作主线,全面打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截至8月底,683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1.63%,超时序进度24.96个百分点。

邹平铝谷大厦

动能更澎湃。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加速构建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72%,连续三年位居山东省第1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65.8%,连续两年位居山东省第1位。连续举办五届滨州人才节,创新打造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三即职教模式,27所职业院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达到80%,每年引进培养本科及以上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超过4万人。滨州获评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

第五届滨州人才节启动

因水而美

滨州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距今已有8500年,境内发现的丁公陶文比甲骨文还早了800多年。在滨州,厚重的文化积淀、浓郁的文化气息、蓬勃的文化力量,让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和谐共生。

在滨州,有一场八百年不散的曲艺盛会,被誉为中国曲艺界的活化石,那就是始于宋代的惠民胡集书会。每年过完大年,各地艺人云集于此,以天作幕地为台,谈天说地,南腔北调,让戏迷大呼过瘾。滨州全市拥有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2项省级项目、214项市级项目。

惠民胡集书会演出

不仅如此,孙子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齐文化、吕剧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孕育了孙武、伏生、刘徽、范仲淹、杜受田等圣贤名士。走进滨州,可以沉浸式感知光阴的痕迹,聆听历史的回声。

近年来,滨州市深入挖掘丰富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联合沿黄省区、企业发布《黄河流域景区发展滨州宣言》,合力打造中华母亲河文化旅游品牌,成立了黄河谣黄河文化旅游带联盟。在这里,可以到孙子兵法城,亲身感受兵法十三篇的魅力;可以到咸丰帝师杜受田故居,领略良好的家风家教;可以到古色古香的魏集古村落,让人仿佛置身在江南水乡;可以到十里荷塘,在夏季欣赏接天莲叶的摇曳生姿……

十里荷塘

滨州还以黄河为主题,以体育为纽带,以赛事为平台,持续挖掘黄河文化,打造了九九黄河体育文化品牌。滨州黄河风情带马拉松赛、环滨州黄河风情带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渐成品牌,九九黄河全民跳绳大赛、钓鱼大赛初具规模,沿着黄河去码头万人骑行赛、全国自行车精英赛等多次在滨州成功举办,一座活力之城、运动之城、健康之城正傲然崛起。

黄河时代,动能澎湃。目前,全市上下正以更加铿锵的步伐、更加昂扬的姿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图景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美滨州篇章。(牛成龙 杨萌 陈聪 张舒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