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2024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损失报告:强雷暴和洪水造成主要损失
2024-08-08 来源:经济参考网

  近日,慕尼黑再保险发布《2024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损失报告》,基于气象、承保和社会经济数据的长期趋势分析表明,由恶劣天气事件带来的风险正在发生变化。而更加频繁和强烈的气象自然灾害,也将使得保险公司的理赔金额变得更高。 

  2024上半年,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造成的总体损失为1200亿美元,较上一年损失(1400亿美元)有所下降。然而,由于2023年发生在土耳其和叙利亚的强地震造成了巨额损失的影响。从长期比较来看,2024年上半年的损失明显超过了过去十年及三十年的平均水平。 

  较上年同期相比,保险损失为600亿美元,略有上涨,并远高于过去十年和过去三十年的平均水平(经通胀调整后分别为:370亿美元和240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非高峰灾害”(包括严重雷暴、洪水和森林火灾)的理赔比例仍居高不下,这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68%及保险损失的76%。 

  今年1至6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5摄氏度。尽管科学界强调称,全球单年变暖超过1.5摄氏度并不意味着未达成巴黎气候协定目标,但气温上升的趋势并没有停止的迹象。2024年上半年,不仅全球几乎所有地区的平均气温异常偏高,部分地区还经历了破纪录的高温天气。 

  慕再首席气候科学家Ernst Rauch指出,当前天气数据统计的变化是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信号。在没有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近期所观测到的多项历史性气温将难以得到合理解释。大气层温度每升高一度,其含水量将增加7%,这意味着极端天气和强降水的能量就会增强。慕尼黑再保险依托领先的风险专业知识,有能力为应对自然灾害等相关风险提供广泛的保险保障。 

  2024年上半年,亚太和非洲地区自然灾害造成的总体损失为400亿美元。由于长期存在较大的保险缺口,其中只有90亿美元得到了保险赔偿。总体损失和保险损失均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值(分别为290亿美元和41亿美元)。 

  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财产险业务核保总监刘春林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巨灾保险渗透率有望进一步增加,这将有助于保险业在自然灾害事件中,继续发挥“经济压舱石”的作用提升社会韧性。但目前在中国,个人和中小企业对低频灾害的风险以及自然灾害保险的意识仍然较为薄弱。这就需要依靠政府与行业共同携手促进风险意识教育,加深市场各方对于自然灾害暴露、气候变化影响及潜在风险的认知。 

  近年来,政府巨灾保险在中国多地开展,更好地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人身伤亡和住宅修缮等费用,凸显了巨灾保险在灾后经济复苏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然而,由于费率不足、难以避免逆选择、潜在损失巨大,数据孤岛现象的显现以及本土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仍未完善,保险业也面临挑战。但长期来看,这也意味着行业在提供充足自然灾害保险保障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这也就需要再保险公司积极发挥作用,赋能巨灾风险价值链,与行业及本土业务伙伴紧密合作,打破数据壁垒,携手提高自然灾害建模和风险管理能力。(邹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