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未成年防沉迷,重底线也应重创新
2024-07-24 作者:李兴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多家游戏厂商也发布“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游戏限玩日历”,并同步启动“暑期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全方位护航未成年人暑期上网安全,防止游戏沉迷。

  近年来,从建立“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到指导网络游戏平台上线“未成年人模式”等,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发力,企业也在积极响应,“防沉迷”工作取得不少成效。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测评报告》显示,未成年防沉迷保护措施整体合规,但不同游戏采取的措施各异,头部游戏完善但小程序游戏尚且存在许多不足。

暑假熊孩子“策反”

用长辈身份破解防沉迷

  浙江杭州的牟女士这两天发现家里读小学的儿子总是在网上看游戏攻略,后来才发现原来儿子在奶奶的手机里下载了好多游戏,而且还玩了很多小程序的游戏。“孩子最近两天沉迷游戏,被没收手机后已经和我们冷战好几天了,甚至用积木摆出‘我很生气+100’以表示抗议。”

  贵州的罗女士也为孩子暑期放假在家玩游戏发愁。罗女士和丈夫常年在广州打工,因为孩子放暑假了,就向厂里请了几天假打算把孩子接过来一起住一段时间。上周末夫妻俩回去,没料到孩子在打游戏。后来一查手机才发现,孩子不仅用爷爷的身份证进行了注册,还让爷爷人脸验证成功,并偷偷在游戏里花了几百块钱买“皮肤”。“原本给孩子买手机是为了可以每天视频,毕竟我们在外面见不到孩子,而且孩子也说学习需要用手机,但没想到现在手机变成了游戏机。”

  熊孩子“策反”背后是当前未成年防沉迷工作的最大难点之一:成年人协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专业人员曾做过统计,在收到的未成年人消费申诉中,98%的实名信息为成年人,其中有超过70%账号触发过人脸识别并通过验证。

“未成年防沉迷”需多元治理

强化家长赋能

  为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通过管理和干预网络游戏以期实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多元主体的治理路径。

  2020 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了“网络保护”章节,明确了政府、监护人、学校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各个主体在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方面的责任;2021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堪称史上最严防沉迷规定的“830新规”,新规将未成年玩家每周游戏时间压缩到了不超过3小时。202411日起施行的由国务院颁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综合性立法,该条例旨在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规范网络内容以及预防网络成瘾,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提供安全屏障。

  此外,一些游戏企业也在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通过技术等手段探索更有效的未成年防沉迷措施。不久前,《蛋仔派对》对所有用户进行充值限制措施,为进一步防止未成年玩家冒用成年账号进行充值,游戏《蛋仔派对》还引入了先进的AI未成年保护巡逻技术及人脸识别机制。当在游戏中检测到大额消费、高频消费或者疑似未成年充值消费时,就会强制进行人脸识别验证,才可以继续充值流程。

  “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现阶段的实践中,实名认证、游戏时间限制、充值等未成年人保护专门措施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如网易游戏等部分平台采取的独特措施具有推广的价值。可以说我们已整体构建起目前全球最为先进高效的防沉迷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指出,“与此同时,一元化治理结构成效有限等难题亟待解决,除了游戏企业积极治理外,我们也应当在对家长进行技术赋能,采取相应举措提高家长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使用行为的关注意识,特别是在非理性充值情形下,提示提醒家长承担更多注意和防范义务。”

  “未成年人也有享受现代社会所给予他们的、消费娱乐性文化产品的权利。”刘晓春表示,在进一步提高网络游戏行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技术措施底线,探索未成年人保护措施上限的过程中,未成年人真正得到保护的,是他们使用互联网这一工具的能力,以及用好互联网这一工具以探索广袤现实世界的好奇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数据、AI、5G 多要素赋能城市“智慧未来”

数据、AI、5G 多要素赋能城市“智慧未来”

通过多年持续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多项新技术的加速赋能,我国正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升级版”。

·国产榴莲崭露头角 “榴莲自由”更近了吗?

装备制造老基地里的新故事

装备制造老基地里的新故事

在位于湖北省鄂州市的华工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园葛店园区,一台长30米、重45吨的“大家伙”正被吊起打包出口海外。

·央企牵头多个创新联合体密集成立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

0101400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