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于成波:潜心十八载 只为一颗优质野山参
2024-07-19 记者 邓婕 丹东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野山参‘活体鲜贮’模式的创建,是对野山参供销模式的创新,有利于野山参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这一模式为野山参助益人民健康打开通路,为振兴乡村经济提供新的思路,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在日前由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主办的首届野山参“活体鲜贮”新模式创建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参仙源参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成波说。

  据介绍,参仙源参业股份有限公司唯一的野山参种植基地,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黎明村天桥沟,这里曾是“皇家参园”。自2006年起,于成波就开启了他的野山参种植之路,并逐步将它发展成为公司的第一主业。

  “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坚决对野山参不施肥、不打药、不添加人工干预,我们已经将天桥沟野山参基地培育成国内规模庞大、种植时间长、品质优良的野山参基地。”于成波说。

  于成波介绍,多年来,企业一直坚持规模化产业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公司共种植野山参约5万亩,现有存苗量近2亿株。公司已打造出系列产品,包括干品、鲜品野山参,深加工人参片、人参酒、国参酒等,形成了产品矩阵。

  中医药如何传承发展历来是重要的课题,在于成波看来,坚持回归传统是正确的方向。他认为,回归自然是品质的保障。只有让人参回归自然,才能“守正”。人参,得名于人形,而不靠人为。“山才是本,野就是真,参才有魂。依托天桥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选好了种,把它们送回深山,返璞归真,长成了道地野山参。”

  于成波表示,数字化是科学的管理手段,“回归自然不是放任不管,我们坚持传统,但绝不排斥现代化管理。”将“人种天养”与数字化结合起来,企业对野山参种植管理实现了智能化,“现代信息技术让天眼和地气合一,通过安装无线设备、铺设线路、软件配套等一系列技术系统保障,我们将基地内野山参的所有信息尽收眼底。”

  此外,于成波特别提到,在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主导下,历时三年,企业参与起草制定的团体标准《野山参活体鲜贮生态库建设与运营管理规范》,已于去年5月开始实施。“野山参‘活体鲜贮’标准的建立,为野山参市场的有序发展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在‘活体鲜贮’体系内,关键环节都有第三方负责,包括检验检测、盘点评估、金融服务、运输保障等10家机构共同作为支撑,在提质增效的同时,更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于成波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国产榴莲崭露头角 “榴莲自由”更近了吗?

国产榴莲崭露头角 “榴莲自由”更近了吗?

榴莲整体价格因供应量的增加而降低,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从而将进一步助推榴莲消费增长。

·“百模大战”中,工业大模型如何闯出“新天地”?

迎峰度夏 国资央企多措并举保障能源供应

近期,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全国发用电量快速攀升,给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带来挑战。多地启动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具体措施,以应对夏季用电高峰。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

0101400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