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器官移植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上海健耕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健耕医药”)拟登陆科创板,在其招股书中竟藏着一位神秘人,既非董监高又非股东,却在招股书和问询函中出现了248次,成为此次IPO的“大红人”。
与此同时,这位神秘人还领取着“天价薪酬”。2017年至2021年,他领取的报酬总额占健耕医药扣非净利润比例高达69.91%,其中2019年、2020年,他领取的报酬总额均超公司同期扣非净利润,在A股中十分罕见。
他就是健耕医药本次上市的核心资产LSI的创始人——David Kravitz,其多年来一直担任LSI的CEO,并且是健耕医药核心技术平台的牵头研发人,也是健耕医药“蛇吞象”并购LSI的推动者,更是健耕医药近年经营成果的最大受益者。
神秘人领取“天价报酬”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David Kravitz是健耕医药此次IPO中的高频词汇,其在招股书及两轮回复中已出现了248次。不仅如此,作为健耕医药的核心技术人员、境外子公司LSI的CEO,David Kravitz还领取着“天价薪酬”。
据悉,健耕医药向David Kravitz发放的报酬包括三部分:基本薪酬、股权激励、现金激励。2017年至2022年,健耕医药向David Kravitz支付的薪酬金额累计517.10万美元,股权激励金额累计达1137.62万美元,现金激励金额累计为313.88万美元,薪酬与激励总额(下称“报酬总额”)累计达1968.59万美元,折合约人民币1.22亿元(汇率以每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算,以下相同)。
与此同时,与公司利润水平相比,David Kravitz报酬总额占健耕医药扣非净利润比重奇高。2017年至2021年,David Kravitz报酬总额累计为1亿元,健耕医药扣非净利润总额为1.43亿元,David Kravitz报酬总额占公司扣非净利润比例达69.91%;此外,从单年度看,2017年至2021年,David Kravitz报酬总额占健耕医药扣非净利润比例分别为85.99%、52.57%、100.45%、117.33%、47.30%,其中2019年、2020年David Kravitz报酬总额均超过健耕医药同期扣非净利润。
图1 David Kravitz领取报酬情况与健耕医药扣非净利润对比(单位:万元;币种:人民币) 数据来源:公司两次IPO招股书、本次首轮问询回复
那么,与同业相比,David Kravitz报酬总额占公司扣非净利润比例是否偏高?《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在各大证券数据库软件中仅有“金额前三的高管薪酬(不包含股权激励)”可以参考,因此记者选取A股医疗器械公司与David Kravitz作对比分析。(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分类;为了使分析模型更可比,剔除扣非净利润在300万以下公司)
Wind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A股医疗器械公司金额前三的高管薪酬占公司扣非净利润比例平均值(算术平均)依次为4.99%、4.30%、4.09%、3.54%、2.91%;与此同时,David Kravitz基本薪酬占公司扣非净利润比例分别为85.99%、20.30%、27.36%、22.19%、9.90%,对比来看,David Kravitz领取的可谓是“天价薪酬”,具体而言:
2017年医疗器械行业中,选取同一上市公司中薪酬最高的前三位高管,测算他们的薪酬总和占公司扣非净利润比例,最高的为阳普医疗(58.47%),但远低于David Kravitz薪酬占健耕医药扣非净利润比例(85.99%)。可见,2017年David Kravitz薪酬占公司扣非净利润比例远超A股医疗器械公司。
2018年医疗器械行业中,同样测算上述指标,仅有排名榜首的爱博医疗(34.60%)超过健耕医药(20.30%),但拆分爱博医疗的三位高管薪酬来看,其最高的高管薪酬占公司扣非净利润比例为15.71%,可见,2018年David Kravitz薪酬占公司扣非净利润比例超过A股医疗器械公司。
2019年医疗器械行业中,同样测算上述指标,仅有排名榜首的利德曼(52.80%)超过健耕医药(27.36%),但拆分利德曼的三位高管薪酬来看,其最高的高管薪酬占公司扣非净利润比例为25.62%,可见,2019年David Kravitz薪酬占公司扣非净利润比例超过A股医疗器械公司。
2020年医疗器械行业中,同样测算上述指标,仅有排名前两位的博晖创新(64.25%)、赛诺医疗(27.09%)超过超过健耕医药(22.19%),但拆分两家公司的高管薪酬来看,博晖创新薪酬最高的高管占公司扣非净利润比例为23.77%,赛诺医疗薪酬最高的高管占其公司扣非净利润比例为11.58%,可见2020年David Kravitz薪酬占公司扣非净利润比例位列医疗器械行业第二名。
2021年医疗器械行业中,同样测算上述指标,仅有排名前三位的利德曼(25.08%)、蓝帆医疗(14.05%)、尚荣医疗(9.91%)超过健耕医药(9.90%),但拆分三家公司的高管薪酬来看,三家公司薪酬最高的高管占其公司扣非净利润比例分别为9.83%、4.95%、3.46%,可见,2021年David Kravitz薪酬占公司扣非净利润比例超过A股医疗器械公司。
图2 医疗器械行业金额前三的高管薪酬合计/扣非净利润占比排名前五的公司 数据来源:Wind
图3 2017年至2021年 David Kravitz 基本薪酬/健耕医药扣非净利润 数据来源:公司两次IPO招股书、本次IPO首轮问询回复
LSI创始人的利益最大化
David Kravitz何许人也?为何能领取接近健耕医药近七成扣非净利润的报酬?这不得不从健耕医药七年前一场“蛇吞象”式的并购说起。
2016年12月,健耕医药收购LSI,收购前,LSI已是美国器官移植领域知名公司,手握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肾脏低温机械灌注产品——LifePort 肾脏灌注运转箱,而健耕医药仅是LSI中国境内总代理,此前长期以代理销售业务为主,收购完成后,健耕医药整合了移植器官保存及修复产品线,由代理商“逆袭”为LSI母公司。
David Kravitz便是LSI的创始人,多年来一直担任CEO职位,为LifePort肾脏灌注箱的主要研发负责人,百余项相关专利的发明人之一,20余年专注移植医学领域。2004年,David Kravitz被Fast Company杂志评选为“全球50位企业家/创新者”之一。目前,David Kravitz担任LSI的CEO和健耕医药的核心技术人员,负责跟踪美国市场的器官移植领域临床需求和技术前沿,并负责美国LifePort肝脏低温机械灌注临床试验的开展。
此外,David Kravitz还是健耕医药核心技术平台的牵头研发人。《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器官低温机械灌注技术平台系健耕医药此次IPO中披露的第一项主要产品核心技术,据悉,该核心技术平台是1998年ORS(LSI的美国业务主体)成立后,由ORS研发人员(以David Kravitz为主)牵头提出产品构思和技术路线,并构建测试平台,与第三方研发单位开展合作研发,双方研发人员共同参与产品研发、设计。目前,基于该技术平台的肾脏灌注运转箱、肾脏灌注耗材、器官保存液等产品已成为健耕医药主要收入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健耕医药对于David Kravitz的激励即将到期。根据LSI于2022年8月与David Kravitz签署的《雇佣协议修订案》,David Kravitz 被授予418.50万美元的现金奖励,其中50%为对其于2022年上半年为恢复器官保存液生产所作贡献的奖励,于协议签署完毕后10日内发放;如2023年1月3 日时David Kravitz仍于LSI 任职发放25%;如2023年9月29日David Kravitz仍于LSI任职,发放剩余的25%。
不仅如此,健耕医药还在问询回复中表示,公司考虑在境外管理团队的股权激励到期后,制定新的股权激励计划,在公司层面授予包括境外管理团队在内的核心员工部分股份,以进一步增强员工凝聚力。巨额成本刚刚付出去,健耕医药又计划制定新的股权激励,David Kravitz对公司重要性可见一斑。
对此,某国内知名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方面,如果一家公司需要花这么高的成本才能留住一个员工,其实表明公司在很大层面上非常依赖这个人的技术,不管是管理技术还是研发技术等,那么需要警惕该员工流失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这名员工是LSI的创始人,健耕医药通过外部资本力量实现了对LSI的并购,并购完成后,该创始人领取的报酬占到了母公司扣非净利润很高的一个比例,成为健耕医药近年经营成果的最大受益者。
前述券商人士进一步分析到:“由于该名员工不是公司的初创人员,是通过海外并购收编过来的,那么上市公司对其是否具有有效约束,在管理上、文化等各方面的磨合是否顺利等,都可能成为造成其不稳定的因素,那么当公司对其存在重大依赖的情况下,其实应该在招股说明书中针对该名员工详细披露并进行风险提示。”
境内多项研发管线暂缓
除了境外业务相对依赖于David Kravitz外,境内方面,报告期内健耕医药已有两名核心技术人员相继离职,值得一提的是,两人负责的多项研发管线也暂缓。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健耕医药前次IPO共列出7名核心技术人员,其中吴冯波自2015年5月起担任公司研发总监,主要职责为公司境内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团队中的TDM(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化学发光研发组的负责人。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健耕医药曾对吴冯波负责研发的产品寄予厚望,表示:吴冯波负责开发的免疫抑制剂系列TDM试剂具有检测准确、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将打破雅培、罗氏、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垄断,为国内广大移植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检测产品。
与此同时,刘斌虎亦是健耕医药前次IPO中所列的核心技术人员之一,担任公司研发高级经理,任职期间,帮助公司免疫抑制剂系列 TDM 试剂顺利通过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获得相关产品注册证,负责公司分子诊断技术平台和悬液芯片技术平台的搭建并参与相关项目的研发。
2021年6月至9月,刘斌虎、吴冯波相继离职,而目前两人负责的多项研发管线已暂缓。
据悉,在离职前,刘斌虎负责研发的主要项目包括建立悬液芯片技术平台、尿液Ngal/IP-10/MIG/KIM-1联检试剂、免疫抑制药物代谢相关检测,但后两个项目目前已暂缓研发;吴冯波负责研发的主要项目包括免疫抑制剂TDM试剂、抗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TDM试剂、抗革兰阳性菌药物及活化CD4细胞三磷酸腺苷(ATP)检测试剂,其中CD4细胞三磷酸腺苷(ATP)检测试剂已暂缓研发。
值得一提的是,活化CD4 细胞三磷酸腺苷(ATP)检测试剂盒为国内首创产品,其于2010年启动研发,2015年完成研制,2016年11 月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尽管该项目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健耕医药依然决定暂缓对其研发。
图4 健耕医药原核心技术人员离任及其负责项目进展 数据来源:公司首轮回复
除了刘斌虎、吴冯波负责的三个项目暂缓研发外,健耕医药还有另外两个研发项目也处于暂缓研发状态,分别为人白细胞抗原重组蛋白制备与急性排斥反应分子标志物。
此外,《经济参考报》记者还注意到,吴冯波从健耕医药离职后,随即注册成立了上海柏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据了解,该公司主要产品为IVD(体外诊断)上游原料,健耕医药称“目前该公司的业务与公司现有移植领域产品不相关”。
对此,前述券商人士表示:“科创板支持与鼓励具有‘硬科技’实力的公司上市,对于生物医药公司而言,则重点关注公司是否具备持续研发能力。尽管健耕医药通过外部资本的力量在股权层面上实现了对LSI的全资控股,但仍需要从技术、人员、产品、渠道等多方面实现对子公司的整合,进而实现实质性控制,而不是依赖于某个人。”
针对前述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致函健耕医药。至记者发稿,公司未给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