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百洋医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76%
2023-08-29 记者 梁倩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百洋医药于8月29日发布的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百洋医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35亿元,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0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39.76%。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政策的深入推进,医药健康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创新药的发展进程如火如荼,医药企业对于产品的商业化价值实现和品牌运营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在这个过程中,药企更加重视品牌的商业化运营,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百洋医药核心业务进一步聚焦医药健康产品的运营打造,批发零售业务持续收缩。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百洋医药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收20.41亿元,同比增长20.20%,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品牌运营业务营收26.09亿元,同比增长14.43%,占营业收入的62.08%;品牌运营业务毛利率为44.15%,毛利额实现9.01亿元,毛利额占比达83.66%,品牌运营业务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此外,百洋医药线上业务增速明显,2023年上半年线上销售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52%。目前公司已在OTC及大健康、OTX等处方药、肿瘤等重症药、高端医疗器械四大品类形成多品牌矩阵。

  今年上半年百洋医药商业化合作也在不断加速推进。报告期内,百洋医药新增运营品牌为诺华制药的晚期肾癌一线靶向治疗药物维全特,以及同心医疗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进一步拓展在肿瘤、心血管等重症药领域的品牌布局,并向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延伸。此外,百洋医药与第一三共达成战略合作,获得美白专研品牌传皙诺(TRANSINO)在中国大陆市场商业化运营权,强化公司在功效护肤品领域的布局。

  截至目前,包括罗氏制药、诺华、阿斯利康、吉利德、安斯泰来等知名MNC(多国公司),以及上海谊众等均与百洋医药形成紧密合作关系。随着医药健康产业的升级发展和产业链分工的日益明晰,百洋医药作为第三方商业化平台的价值和影响力或不断提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这些“黑科技”是怎样炼成的?

这些“黑科技”是怎样炼成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掌握“黑科技”的“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

·第一现场丨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重庆力促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见闻

国企领跑 山西构建“多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

国企领跑 山西构建“多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努力实现从“一业独大”向“多业支撑”转变。

·国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重组活跃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38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