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借力资本市场 智翔金泰加速推动商业化进程
2023-06-20 记者 张纹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6月20日,随着上交所的一声锣响,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翔金泰”)正式登陆资本市场,证券代码为“688443”,成为科创板第20家采用上市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

  聚焦自免领域 坚持创新驱动

  公开资料显示,智翔金泰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抗体药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在研产品为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记者了解到,相比化学药,抗体药物的分子量更大、分子结构更复杂,使得抗体药物的研发难度更大、生产过程更繁琐、质量管理要求更高。其中,在研发难度方面,抗体药物的研发涉及蛋白质结构设计、表达载体构建、抗体亲和力筛选、细胞株工艺开发等多个环节,研发难度更大。

  “正因为如此,抗体药物在研发、生产、质量管理及商业化技术等方面才能有较高竞争壁垒高。”智翔金泰相关负责人指出,由于企业可以通过申请专利、作为商业秘密等方式对研发、生产、质量管理等相关技术成果进行保护,使得简单地复制已经获得成功的抗体药物的商业壁垒也很高,避免了恶意竞争压力。

  数据显示,报告期(指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度,下同)内,智翔金泰研发投入分别为2.36亿元、2.95亿元和4.54亿元,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9.86亿元。

  在长期的研发投入下,智翔金泰在源头创新方面建立了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单抗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两个技术平台;在药物开发环节建立了高效的重组抗体药物工艺开发平台。

  依托上述平台,智翔金泰长期聚焦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治疗领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研发,其中GR1501为国内企业首家提交新药上市申请的抗IL-17单克隆抗体,GR1603为国内企业首家进入II期临床试验的抗IFNAR1单克隆抗体,GR1801是国内首家进入临床的抗狂犬病病毒G蛋白双特异性抗体,GR1901为国内首家启动I期临床试验的抗CD3×CD123双特异性抗体。

  抢抓发展机遇 加速商业化进程

  生物技术不断突破带动抗体药物产业的新增长。如单克隆抗体及双特异性抗体等具有靶向性、特异性的特点,能够有针对性地结合指定抗原,在治疗过去无有效治疗方法的多种疾病方面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药物发现能力提升,有望发现越来越多的药物新靶点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满足不断增长的各类临床需求,带动抗体药物产业的新增长。

  “不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生物药行业整体研发投入相对不足、研究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研究水平相对落后,研发和创新实力还存在一定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物药行业的发展。”智翔金泰相关负责人坦言,生物药企业未来寻求研发或商业化的任何药品均面临及可能将面临来自全球的大型制药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的竞争。

  此外,生物药规模化生产的资本投入要求很高,对建立符合GMP标准的生物药生产设施的投资非常重要,巨额的前期成本以及漫长的建设周期都对生产生物药造成了巨大障碍。

  不过,记者注意到,随着上市募投项目的落地,智翔金泰研发实力和产品商业化进度将大幅提升。据招股书披露,智翔金泰本次募集资金投资主要用于“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改扩建”、“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抗体药物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均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进行。

  其中,“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改扩建”和“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是在智翔金泰持续开展药物研发,多项重要核心药物产品的基础上,面对未来医药市场的发展,为进行抗体药物的大批量生产而设。智翔金泰表示,本项目将配合公司产品的商业化推广进程,建设大规模抗体药物生产基地,满足医药市场对公司产品的旺盛需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增强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

  截至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虽然智翔金泰所有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但是据了解,智翔金泰的核心管线GR1501是国内首个申报上市的国产IL-17A单抗,于2023年3月获得CDE受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基于在自免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管线布局,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创新药企的智翔金泰,叠加公司在肿瘤和感染性疾病治疗领域的布局,未来成长值得期待。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小粮库大“蠹虫”:粮食购销贪腐为何频频得手?

小粮库大“蠹虫”:粮食购销贪腐为何频频得手?

广西一例粮食购销领域贪腐案显示,一些“粮耗子”成为了粮食领域的“大蠹虫”。

·平衡海洋开发与保护 海南筑牢生态屏障

让乡村“既有看头又有赚头”——一家央企的“重农兴旅”实践

让乡村“既有看头又有赚头”——一家央企的“重农兴旅”实践

扎根巴渝乡村8年多,让4000多亩农地变成了稻油飘香、瓜果满园的丰饶之地.

·国家高端智库调研城市地下管网建设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