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专家:着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023-01-03 记者 金辉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和经济学院主办的“重启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年度论坛(2022)”在线上举行。多位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围绕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

  未来政策制定需围绕需求结构变化进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刘世锦表示,未来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都要围绕需求结构的变化进行。第一,消费从生存性消费转向医疗、交通、通讯等发展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直接相关,主要服务于人力资本提升。现阶段近3亿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对消费增长和人力资本提升影响比较大,是下一步扩内需的重点。第二,在投资方面,服务业投资正在取代房地产投资,从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这“老三驾马车”,转向“新三驾马车”。第三,我国出口产品呈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比重上升的态势。

消费者在海南海口国际免税城内购物。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根据需求侧变化,刘世锦提出,扩大内需的重心应从投资转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本提升,增加发展型消费。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特别是新型城市化,需要更加重视人均指标。与需求特点变化相适应,发展型需求、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聚集效应、出口升级和数字化绿色化赋能形成未来五大新经济增长点。

  刘世锦指出,为了让这些新增长点能够充分发挥增长潜力,需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真正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打破事实上存在的不利于公平竞争的潜规则;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使市场参与者有现实获得感和法律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

  正确认识和判断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

  刘伟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非常强烈的信号,就是强调实事求是,尊重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规律,实事求是,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和判断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一方面是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到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尊重发展中国家的事实,遵守初级阶段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这样的历史方位,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基本经济制度要有细则,要具体化,只有通过制度化的建设,才能真正稳定信心,提振信心。

  在这样的历史方位,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贯彻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所谓首要,就是其他各方面的任务应该和高质量发展相衔接,并主动协调一致。高质量发展中,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要有机统一起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

  将“两个毫不动摇”真正落到实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毕吉耀表示,目前阶段讨论“两个毫不动摇”,非常有针对性,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2023年要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通过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特别是改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信心,把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才能使得经济回稳向好更有基础和依托。

  毕吉耀指出,下一步要强化推动将“两个毫不动摇”真正落到实处。一是,从制度和法律上将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的平等待遇落实下来,全面梳理、修订涉及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二是,从政策和舆论上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一方面要及时回应不正确的看法,另一方面要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帮助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真正构建一种新型的亲清政商关系。最后,要进一步落实对于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落实好准入前和准入后的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需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应对不确定性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刘尚希表示,为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挑战,需要适当提高赤字率。他认为,需要拓宽关于赤字率3%、负债率60%是国际警戒线的传统观念。财政风险和财政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不是赤字率的高低和债务规模的大小,而是需要整体地、动态地看问题,看赤字、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

  刘尚希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应切入内需战略。扩大内需既包括扩大当前的、短期的内需,也包括扩大中长期的内需。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要扩大视野,把当前的问题放到长期的分析框架当中,避免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任务碎片化。

  刘尚希进一步指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能仅从消费、投资和出口出发,而应该从中国农村人口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主要抓手是推动人口城市化,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走入新的消费场景。要围绕城市群都市圈来促进就业,扩大产业投资,调整基础设施投资的布局。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考虑,应扩大公共消费,改变以静态地理和户籍人口为基准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中央本级支出和省级政府本级支出占比,避免事权支出责任过度下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

  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前景广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王微表示,尽管2022年消费遭到比较大的冲击,消费领域仍然有诸多亮点。例如,消费价格平稳;汽车置换和升级动能强劲,汽车销售的增长主要来自中等收入家庭汽车置换和换新,超越了以往以新增购车为主的模式;数字经济对于消费的支撑力度和引领作用日益强大;新消费在不断扩张;促消费政策不断出台落地。不过,当前困扰消费复苏的因素仍然存在。服务消费面临来自供需两侧的压力;大型城市和城市群对消费的带动能力减弱;居民的消费意愿、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有待提升和增强。

  王微认为,我国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前景广阔。在提质、升级、扩容、创新、分化中出现了很多新趋势。人口结构分化产生更多细分增长点,例如,老年银发群体、青年创新型消费。数字化、绿色化赋能和城市化高质量发展,都是消费增长重要的动力来源。2023年中国消费的增长既有非常有利因素,包括政策、中长期结构性因素促进消费潜能的释放,也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2023年要有一些重大政策的出台,强调稳大头,促创新,优环境,重改革。稳大头,要抓住消费的重中之重来发力,重改革要建立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放松限制,让居民能有更强自主消费能力,促进服务业发展带动消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关键技术有突破 自主创新仍存难

关键技术有突破 自主创新仍存难

一些事关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央企依托深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在不少关键领域破解了“卡脖子”难题,节省了大量成本。

·从车流、人流、物流看吉林节日稳经济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