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校企协同育人开新篇
2019-05-23 作者: 记者 郑生竹 谢樱 郑天虹 潘晔/南京 长沙 广州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长沙市技能大师、湖南省劳模、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18年前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求学的龙卫国,未曾料想到能成为中联重科一名高级技师,这不仅给他带来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还让他获得了一项项值得称道的荣誉。今年4月份,龙卫国还受邀到母校分享了一场“技能成就梦想,匠心点亮人生”主题讲座,大受学弟学妹们欢迎。

  早在2004年,中联重科就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结成人才培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以联合办学形式共同为中联重科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售后服务队伍。

  像上述这类校企合作项目,正在全国多所职校上演,一些国有企业还通过自办技校来保障技能人才的供应,校企协同育人格局基本形成。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校企合作“一头热”现象仍然存在,亟待激励政策落地。

  校企协同育人格局基本形成

  记者在江苏、广东、湖南等地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在国家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鼓励下,校企协同育人格局基本形成。

  2018年10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技工院校与国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同企业主业发展密切相关、产教融合的技工院校办学,深化校企合作制度,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

  今年1月4日,中联重科又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共建“工程机械中联学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工程机械制造类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海外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自2015年8月获批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以来,通信技术、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试点专业通过自主招生的形式,采用“先招工后招生”“同步招工招生”的模式,面向中国电信广东公司10000号运营中心、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等多家企业招收在职员工,开展校企双主体育人,形成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目前,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已与广东电信、广东联通等企业共建59家实习实训基地,涵盖了学校各个专业,充分满足了学生实习、教师社会实践的需求。

  此外,一些国有企业还通过自办技校来保障技能人才的供应。徐工集团创办的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已有25年办学历史。通过实施“校企一体、双元模式”培养,联合徐工起重机械、徐工汽车、徐工铲运机械等8家企业,开设了14个人才定制班,校企共同开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场景、教师、教材和评价五个“双元”,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集团企业广泛认可。目前学院毕业生占徐工集团关键岗位职工总数比例达76%。

  据教育部今年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共有1400个职教集团、3万多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产教协同发展、校企共同育人的格局。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普通教育可以关起门来在校园里完成,职业教育需要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靠单一主体完成不了,所以现在职业教育要求学校和企业承担双主体责任。”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刘克勇说,职业教育需要知识和技能的融合,这意味着需要教育领域和产业领域的融合。近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取得一定成效。

  “一头热”现象仍然存在

  在校企合作渐入佳境、协同育人格局基本形成的同时,“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仍未破解,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稳定性。

  “国有大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钱吉奎说,在目前就业市场上,国有大型企业还处于买方市场,部分企业产业升级中重视“硬技术”,相对忽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储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外部效应未能得到很好的补偿。

  “校企合作往往凭个人关系去维系,一般只在学校和企业单方面需求时,托人去拜访另外一方。”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亚林认为,校企合作校方“一厢情愿”多“两情相悦”少的现象仍然存在,学校往往以项目有补贴来说服企业给学校合作的机会,企业也是等到用人紧张时,临时抱佛脚去学校谈合作,即使能靠人情关系撮合,合作也难以深入持久。

  “前几年,学校大力推动‘厂中校’‘校中厂’,一时间热闹非常,各二级学院在校内外挂了很多标牌,但基本上没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几年下来,这些项目大多已销声匿迹,一些‘订单班’的合作亦是如此。”一位不愿具名的高职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在强调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但多是停留在文件中、纸面上,少有实质性推动。

  业内专家表示,从短期看,职业学校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受益者,而企业一方参与校企合作需付出成本,成为利益受损方,这是校企合作“一头热”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少企业认为人才是流动的,存在企业参与培养的人才不到企业工作的情况。此外,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未能由点成面,校企合作很难大范围互动。

  保障配套不足让企业有后顾之忧

  记者调研了解到,因看到校企合作的风险没有分担机制,一些本愿意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因后顾之忧望而却步。此外,相应激励政策因缺乏地方配套支持,让一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受挫。

  “工伤赔付的标准逐年上涨,而工伤保险只针对在职职工,职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有意外险但没有工伤险。”李亚林表示,即使企业的安全保障措施做得再到位,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因为不熟悉工作环境,发生工伤的可能性比在职工人还高,“学校认为他们把学生交给我们了,出了事企业要负全部责任,而不会去与企业共担风险。”

  部分职校负责人反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但具体操作层面的配套政策并未跟进,而使宏观政策无法落地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在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土地、财税等方面明确了多项激励引导性政策,但地方各级政府或跟进缓慢,或出台的政策针对性不强,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能调动学校尤其是企业的积极性,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双元制办学的主体和利益共同体,校企双方持等待观望的态度。

  业内人士建议,为破解校企合作“一头热”、难以深化稳定等难题,要进一步加强立法,明确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职业教育的育人责任。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支持企业将员工培训基地建在学校。对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捐助企业设备设施等行为,应给予减税、项目经费补助等激励政策,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部分农村饮用水有人管无钱治

部分农村饮用水有人管无钱治

专家表示,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及城镇化快速发展,工矿企业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造成江河水源污染严重,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生态日益恶化。

·保障房、棚改等领域成“微腐败”高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