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由民政部起草的《殡葬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结束了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工作。这是时隔21年后《殡葬管理条例》的首次大修。此次条例修改旨在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规范殡葬行为,满足公民殡葬需求,维护逝者尊严和公共利益。
业内普遍认为,长期以来,我国殡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国家对殡葬公共产品投资长期短缺,没有充分发挥好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当前应积极探索殡葬服务公立机构改革,打破殡葬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适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殡葬服务改革,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不足
1997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殡葬管理条例》,为依法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以及殡葬事业的快速发展变化,殡葬管理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距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为此,亟需通过修订《条例》,深化殡葬改革,健全殡葬服务体系,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规范殡葬行为,为加强殡葬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民政部在条例修订说明中指出,当前殡葬事业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殡葬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殡葬商品和服务价格虚高,公墓墓位价格贵、占地多,引发群众不满。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殡葬服务机构4166个,其中殡仪馆1775个,殡葬管理机构1005个,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墓1386个。殡葬服务机构职工8.1万人,其中殡仪馆职工4.7万人。与不足1800个殡仪馆数量相对应的是,目前我国县级行政区县的数量已达2800多个,殡葬基础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由此可见一斑。
正是由于基础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导致近年来殡仪服务、丧葬用品市场混乱,公墓管理不规范,还存在建大墓、乱收费等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影响了殡葬行业形象。为此,今年6月,民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意图通过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合力整治违规乱建公墓、违规销售超标准墓穴、天价墓、活人墓,炒买炒卖墓穴或骨灰格位等问题,强化殡葬服务、中介服务和丧葬用品市场监管,遏制公墓企业暴利行为,整肃殡葬服务市场秩序,严格落实监管执法责任,推动建立殡葬管理长效机制,促进殡葬行业健康发展。
“修订《条例》是民生大事,实现逝有所安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民政部在条例修订说明中提出,将坚持民生导向,增加公益性殡葬服务供给,为群众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绿色文明的殡葬服务,满足群众逝有所安的殡葬需求。通过修订《条例》,明确政府保障职责,优化设施规划建设、殡葬服务管理等制度设计,强化殡葬服务民生保障功能,让殡葬不再成为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
此次修订《条例》的一另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和创新殡葬管理,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明确民政部门和相关部门、殡葬服务机构、行业组织、村(居)委会等各方面职责,构建综合监管机制,形成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殡葬治理格局。
业内专家预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50年代“婴儿潮”那代人的老去,到2023年,消费市场将会增加40%-50%,市场化无疑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隶属民政系的殡葬业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尤其是殡仪馆和火葬场这两个特定的领域。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价格管理将会首先从经营性公墓、殡仪服务开始。
民营“天裕模式”获认可
业界普遍认为,解决我国殡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常态化问题,要打破殡葬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殡葬服务机构改革。允许社会资本参与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提供,通过探索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新模式,为社会资本进入创造条件。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做到政府保基本,社会供增量,市场做选择。
作为全国知名的民营殡仪服务机构,天津华明天裕殡仪服务中心总经理齐铭对记者表示,早在2008年天津市就提出要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体制,在市内六区和环城四区内规划5个高级殡仪服务中心、7个殡仪服务站,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计划执行并不顺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全额民营资本投资、占地40余亩,集礼仪、服务、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华明天裕殡仪服务中心成立了。公司远离市中心的商业区与居民区,避免了扰民现象的发生。电话咨询、上门服务等模式为更多的老龄家庭提供了便利。明码标价、透明化管理,使顾客可以清清楚楚选择、踏踏实实消费。
“在天津文化中,天津人非常注重丧葬仪式,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但是,受制于法律法规、相关制度、民间习俗等多方面的因素,也出现了与城市形象不相符合的态势,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和变化,对城市形象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齐铭表示,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死亡人口逐年攀升,殡葬行业飞速发展。但从总体看,殡葬行业由于市场空间巨大,缺乏行业规范,让部分黑心商家钻了空子。作为全国颇具代表性的民营殡仪服务中心,民政部在对新的殡葬管理条例进行征求意见工作时,提到了政府搭台、民企唱戏,应向各省市推广“天裕”这种模式。目前,天裕不仅是民政部“生命文化研究与实习基地”,而且是国家殡仪服务行业标准的制定单位。
天津市东丽区民政局副局长解山锁对记者表示,虽然如今想要文明办理丧事的人越来越多,但仍有人违反规定,选择居家办丧,有的请乐队吹吹打打,有的请道士做法事,还有的沿路肆意燃放鞭炮、撒纸钱、焚烧纸马和花篮,致使道路受损,群众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品牌化的民营殡葬服务机构,倡导文明、时尚、简约、生态的殡仪服务,在引导广大民众改变观念,顺应社会发展,树立具有时代特色的“殡仪文化观”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要想从源头上遏制暴利,一是要靠政府规范殡仪用品市场的经营,打击不良商户违法行为,加强对收费项目监督管理,使殡仪市场的经营做到公开透明;二是要打破行业垄断,逐步形成民字号与国字号服务相互补充,力求双赢的局面。”华明天裕殡仪服务中心常务副总经理齐晨晖表示,破除殡葬暴利首先就是要公开透明,为此,公司于去年开设了殡仪用品平价超市,实行明码标价,服务自主选择,让殡仪服务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天裕负责人向记者坦陈,公司在运营中也遇到瓶颈。例如,国家新的管理条例明确“殡仪服务站从事遗体接运、暂存、防腐、整容等直接接触遗体服务活动的,应当依法向所在地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取得殡葬服务许可”,之后即可开展相应的业务。但是,按照天津市地方性的条例,遗体运送只能由殡仪馆负责,其他机构无法运输遗体。而殡仪馆每天正常上下班,天裕殡仪服务中心是24小时全天运营。6年来,天裕多次就此事向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反映,但迟迟得不到解决。
据业界普遍预测,在消费能力显著提高的今天,人们的殡葬需求水涨船高,传统简单、生硬的丧事办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殡葬服务也亟需改革和创新。未来殡葬服务的模式将更趋向体现人文关怀,市场的多元化服务需求将迫使从业者创新或整合更多的服务资源。在殡、葬、祭三位一体的殡仪服务中,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机构将会越来越受到市场主体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