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辽宁海城市多措并举构建“海蒙俄欧”贸易大通道
2018-08-09 作者: 陈光明 张振芳 赵延涛 来源: 经济参考网

 

  辽宁省海城市多方并举创新建设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全面开放工作格局,大力推动专业市场内外贸并重发展,成功打通“海蒙俄欧”国际物流大通道。

  自2016年10月以来,海城市积极与蒙古国相关领域多次互访接触。2017年8月,海城市组织海城西柳企业家商贸代表团赴“辽蒙欧”公路及铁路沿线节点即蒙古国城市乌兰巴托、苏赫巴托尔,俄罗斯城市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恰克图进行逐一考察。考察过后,建设“海蒙俄欧”贸易大通道构想基本确定。随后,海城市分别与乌兰巴托那日蒙集团、纳仁图拉市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了双方在市场、物流、海关等方面的合作,建立西柳市场乌兰巴托分市场、海外仓、海关监管合作区等商贸合作项目。

  继今年2月7日,西柳首个海外分市场“丝绸之路•中国西柳服装城”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盛大开业之后。当地时间4月15日,海城市西柳服装市场的第二个海外分市场--“乌兰巴托•西柳服装城”开业运营。两个市场的成功运营为推动海城对外开放国际化之路向纵深延伸,扩大海城西柳服装及相关产品在蒙古国及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西柳市场在“西柳--二连浩特--乌兰巴托--苏赫巴托尔--乌兰乌德--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莫斯科--欧洲”的“海蒙俄欧”贸易大通道建设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脚步。

  辽宁西柳市场集群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集群内包括:西柳服装城、诚信集团、荣宽集团、巨伦集团、春雷集团、西柳中国商贸城、西柳国贸皮革城、辽宁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辽宁西柳电子商务产业。总营业面积237万平方米,拥有经营商铺2.6万个,经营从业人员15万人,平均日客流量10万人,围绕西柳服装城的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中小微企业10000余家,东北三省一区的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80%以上是围绕西柳服装城服务,包括原料来源、生产加工配套流程、产品销售渠道等,带动省内外300万人就业。

  市场主要经营服装、面辅料、家纺、小商品、皮革皮草、箱包皮具等32大类20余万种商品。2017年市场交易额达620亿元,纺纱产能3.5万吨,织布染整能力3.4亿米,裤装、棉服、女装、箱包等服装服饰产销量7亿件(条),其中裤装年产量达3.5亿条,棉服2.2亿件。产品主要辐射东北三省、内蒙古及华北、西北、中原等省区,并通过现场采购、订单和电子商务打入国际市场,商品主要出口俄罗斯、韩国、日本、朝鲜、蒙古等东北亚地区,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以及东南亚、中东、南非、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西柳服装城先后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全国文明市场”,被辽宁省服务业委评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西柳镇获得“中国裤业名镇”、“中国棉服名镇”等荣誉称号。

  与市场货物运输相配套的西柳物流园区由西柳镇政府于2009年3月兴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7月20日投入运营,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园区国内货运线路达600余条,运输企业自有车辆500余台,整合社会运输车辆万余台。2017年,园区货运吞吐量突破135万吨,西柳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及专业集贸市场,已经成为辽南地区商贸物流的集散中心。

  发展近40年以来,西柳市场集群不断更新突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西柳市场积极拓展对外贸易,组织“丝绸之路•西柳驿站”等活动,开发建设“中蒙俄”贸易大通道。即连接海城——二连浩特——(蒙古国)乌兰巴托——(蒙古国)苏赫巴托尔——(俄罗斯)乌兰乌德——(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直至莫斯科及欧洲各国的黄金贸易之路,以及海城——霍尔果斯——哈萨克斯坦——中亚五国——欧洲的“新丝绸之路”两条国际贸易线路。在此基础上,自去年11月开始,先后八次邀请蒙古国、俄罗斯服装经销商,共700余人次到达西柳市场进行贸易对接、商品采购等活动。商品交易总额近人民币2000余万元,货品总重近240吨。

  西柳市场国内、国际货运体量日渐庞大,在海城经济开发区的支持下,与之相配套的硬件支撑,包括海城市海关监管场所(即中国西柳专业市场集群监管场所)、西柳国际物流园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也紧随其行。西柳海关监管场所坐落于海城市西柳镇,距中国北方最大的纺织服装市场——西柳服装市场约1.2公里,距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1公里,紧邻沈大高速公路出口。海关监管场所距大连港约210公里,距营口港约40公里。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120公里,陆海空货物运输交通网络发达便利。

  监管场所招商引进国内、国际优秀外综服平台企业进驻,为西柳市场集群中小型贸易商、生产厂家、个人、国外采购商等提供专业收付汇、国际货运代理、报关报检、退税、信保、垫资等一站式进出口综合服务以及围绕国际物流园区中的仓储、运输、城市配送等配套服务,并为海关、国检提供了办公场所,为出口货物提供先进查验场地,是集报关报检、查验、通关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贸易配套新平台。目前所有硬件设备设施等按照符合海关监管场所的要求,已全部安装到位,正在进行线路连接。整个监管场所内建立了一套专供监管区使用的视频监控系统的摄像头及录像,监控系统与海关进行数据联网,监控范围覆盖全区域,能有效监控到车辆进出、人员作业等情况。现已于3月28日通过省国检局验收。7月11日正式接受大连海关核验。待报请海关总署并履行相关手续后即可开始运行。

  海城西柳国际物流园区是由国有独资公司海城市西柳物流服务有限公司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为助推商贸物流和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经海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建设的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园项目。

  园区位于海城经济开发区西柳市场东区集群内,辽宁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西侧。用地面积2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36万平方米,总投资7.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单元式仓储、集中式仓储、智能仓储、物流配送、办公区、配套商业设施等。

  该项目发展定位是打造现代化物流园区、辽中南物流枢纽,最终实现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装卸机械化、包装标准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和报关报检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该项目国土、规划、发改、环保等相关手续办理完结,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所有实施情况按原计划进度进行。今年底部分投入使用。(陈光明 张振芳 赵延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从三大“窗口城市”看经济换挡升级

广东东莞,这个昔日以“贴牌”而闻名的“世界工厂”,如今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东莞的转型,在无奈中起步,却在自觉中发展。

·医疗人工智能遭遇三大发展困境

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步伐加速

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步伐加速

针对在经营投资中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中央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形成分级分层追责和责任机制,同时对于实行重大决策终身问责。

·泸州老窖期待与南非企业开展多领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