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黄志凌:如何降低结构调整的痛苦?
2016-02-25 作者: 来源: 经济参考网

黄志 波.JPG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在CQMM2016春季预测发布会上表示,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包括建筑示范程序的破产重整,是处理问题企业最基本的形式。通过重组改造实现结构调整,有利于减轻各方面痛苦和提高存量资源利用效率。

 

以下是黄志凌演讲实录:

    我也是第一次参加厦大和经济参考报主办的这个活动,也非常高兴。

    今天厦大发布的这份分析报告,很多的观点应该和我们过去的研究判断是一致的,我还是基本认可的,尤其是关于需求结构的升级和供给结构的僵化,产生的供需结构摩擦,我是认可这个观点的。

    而且从14年底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15年年中也专门谈过这方面的意见,所以非常支持厦大这方面的分析。

    今天我想就结构变化问题,谈一点想法。应该说从14年下半年,大家对中国经济形势悲观情绪还比较浓厚,看到的问题比较多。从15年连续的趋势。15年的年终之后,几次分析看到了一个现象,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我们可能既要从现有的统计数据观察,有些我们可能还要透过数据看到结构上的变化。

    事实上,14年、15年中国经济结构本身在市场的调节下,还是发生了许多明显的、积极的变化,谈过这方面的一些观点。

    但是大家就给我提了个问题,既然说中国经济发生了这么明显的、深刻的,你认为是积极的结构变化。但是实际上有一些地方,像东北地区,他们感到到结构调整过程当中很迷惑,很困惑,甚至很痛苦。既然经济结构变化是很积极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么明显的一种痛苦感?

    我跟杜总交流过这种想法,你对这个问题分析分析,研究研究,今天我就想回应一下杜总对这方面的关心。

    期待已久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什么会形成一定的痛苦的感觉?后面华教授讲得更多,为了给他节省更多的时间,照我准备的稿子说一说。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传统产业低速运行,甚至是负增长,高科技行业在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普遍高于GDP增速一倍以上。为了证实我的这个判断,我去到浙江杭州地区,发现区域的数字拿过来看一下,应该说这个判断是符合实际的。

    但是人们的现实感觉似乎痛苦大于惊喜,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由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采矿业、产能过剩行业,低端制造业规模巨大。这些行业在结构调整当中持续低速,甚至萎缩性增长,虽然符合市场预期和政策预期,但是也会对GDP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高科技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部分服务行业虽然总体向好,但其规模远不及低迷行业,后者的正向贡献还不足以完全抵销前者的负面影响,GDP增速下行的压力一直很大,这些是主要原因。

    首先观察一、二、三产业对GDP贡献率,近几年工业对GDP的正向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短暂的剧烈波动之后,自2012年开始,步入增速缓慢下行的横向盘点通道,用了这样一个股市分析的概念。

    2012年以来,除了个别季度以外,大部分时间我们的经济运行是在7%8%的通道区间里面运行,只有个别季度超过了8%。而且经济结构的变化成为影响经济运行归结的主要因素。2012年一季度工业拉动GDP3.9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4.8%,但是到了2015年四季度,下降为2.1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下降到30.4%。农业对GDP的影响基本保持稳定,2012年以来,对GDP的拉动基本维持在0.20.3个百分点,贡献率大概在4%左右。与此同时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虽然不断上升,但是还不足以抵消工业减速的影响。2012年至2015年期间,服务业对GDP的拉动增长了0.4个点,工业对GDP的拉动下降了0.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增长了12.5个百分点,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下降了18.4个百分点。

    从国际经验来看,工业稳定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看日本、韩国等经济体在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虽然服务业占比是稳步提高,农业占比逐步下降,但工业占比基本保持在40%左右。与日韩不同的是,部分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井,其GDP结构变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的关键时刻呢,工业占比下降过快,以至形成了所谓的第二产业空洞化,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后继发乏力,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其次是工业门类虽然齐全,但是产业结构低端化,在工业升级的结构调整当中,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数量巨大,而需要快速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产业的门槛也很高。我们认为行业的生命力取决于市场需求,具体观察指标是实现收入的增长速度,可以反映市场需求的变化。深入工业结构内部来看,我国作为国际公认的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拥有三大门类,41个大类,700多个小类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占整个工业收入的90%,通过对工业所有细分行业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收入增速高于9%的行业在整体工业收入总额当中占比只有14%,增速在6%8%区间的行业占整体工业收入的21%,增速在0%5%的行业占整体工业收入的28%。而负增长的行业占整体工业收入的36%,尤其是黑色金属、石油、煤炭、电力等行业,拉低了整个工业收入,其中2015年钢加工行业累积收入增速是负的12.57%。而其占工业的比重达到了4.29%,也就是说目前增速明显高于GDP的工业细分行业,其体量最多也只占到工业总体的14%

    如果将增速5%以下都视为低速增长,在这些行业的体量占到工业总体的64%。上升行业的增量不足以弥补低迷行业和衰退行业的损失,这可能是许多人感到经济情况不好的重要原因。

    我们从增速上来看,我们看到的市场比较热的,通讯系统、设备制造业2015年累积增速高达17.6%,是GDP两倍还多,但整个工业当中的占比不到8%,对GDP的贡献率非常有限。

    再一点,以行业小类核心度来观察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两极分化明显。但是对旧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制造业处于萎缩状态,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五个子行业2015年的收入增速均大幅度下滑。其余的占比比较高,而且增速大幅度负增长的细分行业还有像石油加工、炼焦、水泥、平板玻璃、火力发电、采矿、冶金、建筑这些方面,这些细分行业都位居负增长的前列。由于粗放、低端的特点,劳动密集型行业几乎成为其代名词,因而这些行业混乱,影响的不仅仅是GDP,更重要的是就业稳定的压力。以煤炭开采压力,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是442万和362万,但是跟13年的历史峰值相比,是529万是415万,下降是比较明显的。

    另外一方面,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一直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最具有代表性的高科技行业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几个行业都保持高速增长,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光纤、光缆制造,锂离子电池、通讯设备制造的增速都在12%以上,大幅度的高于整体工业水平,也代表了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但是先进制造业、高技术行业的最大特点,是技术对劳动的替代效应和劳动者进入的高门槛,在未来经济调整过程当中,这些行业的发展规模,即使是填补了那些我们淘汰的落后低端粗放行业失去的那些市场份额,但是也不可能减轻社会就业的总量和结构性的压力。高技术产业吸纳新增就业,很难抵消传统行业就业人数下滑的压力,应该说在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带来一定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国家和经济体都是如此。

    但是怎样降低结构调整的痛苦,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宏观政策上我觉得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经济结构升级,而不是统计意义上的数量结构变化。对于陷入困境的传统产业,我们不能采取简单关停了事,而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兼并重组和升级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对于没有重组改造价值真正的“僵尸”企业,应该让市场来去清理,政府只需要做好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可以了。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经济危机时期,还是正常的经济结构调整时期,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包括建筑示范程序的破产重整,都是处理问题企业最基本的形式。真正意义上的依法破产清算、关门整合的方式所占的比重并不大。这样通过重组改造的方式来实现结构调整,这种操作既有利于减轻各方面的痛苦,也有利于提高存量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还想进一步强调的是,在以产业升级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现有存量劳动结构难以满足新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转岗压力十分巨大,也是十分艰难的,政府必须承担起现有就业人员转岗培训和指导再就业的艰巨任务。有些国际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参考的,比如说日本在淘汰落后产能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案,主要涉及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并启动补贴,为原企业提供劳动者停业补助和训练费用,以及延长失业保险金的支付时间,安排失业人员参加公共事业等措施。美国在处理去产能过程当中的失业问题时,逐步建立起了现代福利制度和再就业培训体系,其中失业保险制度一方面保证了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另外一方面增加了失业预防和促进再就业的功能。

    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就建立了就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失业保险制度,稳定就业计划和失业发展计划三个方面。我觉得这些措施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的。也就是说要坚定地推进结构调整,必须要严重推进结构调整的方式和方法,在这里面采取市场化的重组和债务重组,以及相应的劳动力转岗再就业,相应的政府的辅助措施也是很重要的。

 (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京津冀产业协同周年考”

“京津冀产业协同周年考”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是协同发展的一条主线。一年多来,三地政府部门彻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联手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产业升级转移正在积极进行。

排污权交易“有价无市”困局待破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1号店和亚马逊这5家综合性购物平台购买了智能手环和家庭装洗衣液两种商品。综合来看, 1号店在退货政策执行上表现比较差。

椰岛鹿龟等51家酒企陷“伟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