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业内有人将众泰这类喜欢“抄袭”的车企比喻成“落水狗”,要“痛打”。暂且不说这样的提法合不合适,单是其对一些车企所谓的抄袭行为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就值得商榷。
事实上,不会有任何一家汽车企业永远会以抄袭为荣,也不会有任何一家汽车企业永远会将抄袭作为最大的卖点。而一些车企之所以会出现发生所谓的“抄袭”现象,是这些企业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所决定的,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作为一家相较吉利、长城和比亚迪等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发展相对要晚和规模要小的车企,众泰现阶段仍处在相对纯粹的“逆向研发”阶段。
众所周知,一款整车产品,如果完全自主研发,有两大难点,一是研发实力的支撑,一是资金的支撑。在整车研发领域,目前国内发展得最好的中国品牌第一阵营的车企尚且没有完全摆脱“逆向研发”的阶段,更何况众泰这类处于第二阵营的车企?另外,如果要完全正向研发一款整车产品,其研发的资金投入以亿计,这样的高额投入,对于规模和综合实力都有限的众泰类车企,无疑难以负担。
除此以外,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的是,消费者为什么愿意为这种抄袭产品买单?
谈到众泰的“抄袭”,有网友说,“这辈子能不能开上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超豪华车,就靠众泰了。”从这句话,我们可以读到的是,尽管目前国内消费能力升级了,很多消费者已能买得起豪华车,但对一些刚刚拥有汽车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最大的需求是“先求有”,看重的也是性价比。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再去看看众泰旗下那些便宜的整车产品,难道不正是为这类“先求有”看重性价比的消费者所准备的吗?在价格便宜的前提之下,一些消费者并不在意其购买的整车产品是抄袭是山寨,而众泰现阶段通过所谓的“抄袭”来满足这样一个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应该没有什么不妥。
实际上,众泰和其目标消费群体所处的发展阶段,其实都是初级阶段,一个是企业发展的初期,“逆向研发”自然是首选;一个是消费需求的初期,最看重性价比的“先求有”同样是首选。而众泰能够抓住这样一个“先求有”的目标消费群体,并实现了2015年产销突破20万辆,如果抛开所谓的抄袭不谈,是否也体现了其把握细分市场需求的能力?
其实,包括众泰在内的任何一家车企,都希望拥有比肩业界领头羊的实力,都希望拥有最强的研发实力和最雄厚的资金实力,都希望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和家族化设计语言。假以时日,当众泰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拥有众泰自己独特设计语言的整车产品就一定会推向市场。
有人说,业界还是需要一些“刻薄”的声音,我也认同这样的观点。但这种“刻薄”需要基于现实,基于“刻薄”对向的实际情况。这个道理就如同,你不能要求一个10岁的小孩要有20岁成人的成熟,每一个阶段都是无法逾越的。
当然,对于那些相对突出的产品质量问题,这样的声音可以更“刻薄”一些,以督促其改进和提升。我想,这样才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才有利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