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千姿湖 |
每年4月,位于高原黄河畔的贵德县敏锐地踩踏着春的节奏,梨花次第绽放,引来游客纷至沓来,一睹高原梨花芳容。而贵德旅游文化就像梨花,在各方的培育下,四处飘香。
天下黄河贵德清
2000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来贵德考察,深情地凝视着碧波粼粼的黄河,轻轻地掬起一捧黄河水,而后挥毫题下了“天下黄河贵德清”七个大字。这意味深长的题字,是对贵德境内清清黄河的惊叹,也是对青海高原秀美山川深情的赞美。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素有“青海的小江南”的美誉,境内黄河流经长,河水清澈,黄河也与蓝天、碧水、丹山勾画出了一幅动人的黄河风光,成为青海旅游一颗璀璨的明珠。
走入黄河河滨公园,黄河少女像婀娜多姿,展示着中华母亲河少女时代的丰姿。黄河畔的黄河水车为直径20米的木结构,伴以假山、木桥、栈道。
![]() |
丹霞地貌 |
为了充分打造黄河文化,贵德县以“感恩黄河,祈愿世界和平,中华民族和谐繁荣”为创意,在黄河南岸修筑了中华福运轮景区。
中华福运轮总高度42米,是世界最大的转经筒。福运轮由莲花基座和嘛呢筒两部分构成,基座正门上方是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书写的“中华福运轮”匾额。其中莲花基座高15米,共有48个白色巨型玻璃钢材质的花瓣组成,周围有60个手触式经筒。
秦玉兰说,塔基第一层内引入了黄河之水,推动内部的三亿部嘛呢经文徐徐旋转。莲花基座上方是金光闪闪、极其雄伟的巨大嘛呢经筒。
秦玉兰说,现在该县充分利用黄河自然资源,打造黄河文化,实现贵德县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打造“贵山、贵水、贵德”的文化旅游品牌。
农家小院显风情
如今走在贵德街头,各式的农家小院成为亮丽的风景,利用文化旅游资源,该县很多农牧民搞起农家乐,实现致富。
秉承父辈诚实、守信的经商原则,回族老板马化武在黄河畔经营着一家农家乐,他也是该县农家乐协会的理事,他告诉记者,现在贵德注册的农家风情园有221家,正式营业的达到157家,农家乐已成为宣传当地旅游文化和美食的重要窗口。
马化武经营的农家乐占地5亩,他说,每年3月-5月都是他们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年那个时候,他家的农家乐都要提前预订。
“因为贵德气候好,海拔低,省内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提前感受春天。”马化武说。
为了让更多游客体验当地清真美食,马化武还推出了好多传统伊斯兰美食,如清真老盘、糊羊肉、红烧黄河鱼等,深受顾客青睐。
“依托贵德旅游资源,我们清真餐饮业也蓬勃发展,说明了伊斯兰‘以养为本,以洁为要,以德为先’的清真饮食文化得到更多民众认可。”马化武自豪地说。
据了解,2010年-2013年,该县接待游客554.5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23亿元;2014年接待游客数量达到237万人次,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收入6.77亿元。
秦玉兰说,今后政府将扶持当地百姓参与到旅游发展中,采取旅游发展基金补助与农户自筹结合的方式,引导全民参与旅游,受益旅游。
文化旅游相得益彰
2000年,弃政从商的喇海青在房地产界滚爬了多年后,将积累的近2000万元资金投入到收集奇石的生活中,由此创建了贵德黄河奇石苑,这个奇石苑是目前黄河流域唯一成规模的以黄河石为主题的私营园林。
但是,与石土深深结缘的喇海青并不满足于仅仅有“石”文化。他对石土有着自己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他说,“‘地者,土也’,‘地’字就是土和也组成的,汉字很形象地说明了地球的基础构成——土和石,从这一点就很能说明‘土地养育万物,土地是生命得以生存的基础’这个最朴素的道理。”
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有着青海“小江南”美誉的贵德县境内,一处以丹霞地貌为主体的自然景观,这里山峰突兀耸立,地貌悠久奇特,山体色彩多样,又称七彩峰丛轩辕后土。他被这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深深吸引住了。
![]() |
拉脊山 |
如今,13个文化主题广场和七条色彩不同、形态各异的峡谷被巧妙地改造,成为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以千姿百态的七色土峰讲述人土合一的天地人缘理念和中国人视土地如生命的传统美德。
2010年9月,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4A级旅游景区;2012年8月,景区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贵德,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贵德立足现有旅游资源,做好文化宣传,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2011-2013年,扶持开发藏蜜、藏绣等旅游纪念品20余种。启动实施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文化主题公园、文旅产品加工园区、藏文化创意园区等5个文旅建设项目。并立足独特的藏药、藏医等资源,实施了藏医理疗中心等康体养生项目。
“今后我们将进行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贵德县旅游产业附加值的挖掘奠定基础。”秦玉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