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仁山玉宇 |
![]() |
中山故居 |
![]() |
长江叠翠 |
![]() |
中山老街 |
![]() |
老街新韵 |
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
大百货公司,由于经营店铺之大和生意影响之广,名噪一时,被时人统称为“中国四大百货公司”。令人称奇的是,其创始者都是中山人。
四大百货公司的兴起,被认为是开启中国百货现代化的钥匙,带动了中国百货业和其他商业的振兴。四大公司在百货业取得成就后,又开始涉足金融、服务、娱乐、股票等广泛领域,从而把近代新式的商业运作模式带进了上海和广州等城市。
郭乐——永安公司创始人
郭乐(1874—1956),字鸾辉,号景崇,香山县环城竹秀园村(今属中山市)人。幼时家境贫寒,1892年前往澳洲谋生,先后做过佣工、小贩和店员。1897年,他与同乡欧阳庆民、梁创、马祖星、彭容坤等集资澳币1400元,盘进一家果栏,改名为永安果栏,郭氏担任司理,从此开始了经商的生涯。
1907年,郭乐在香港创办了永安百货公司,不但获取了巨额利润,而且在经营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1910年永安在现香山石岐设立银业部,专门负责吸收侨汇,为永安公司及其集团的发展获取了大量侨资支持。几年后,郭乐又将经商目标转向国内商业最发达的上海。1915年9月5日,上海永安公司在一片锣鼓声中正式开业。从公司开业的第一天起,郭乐就确定了以“统办环球货品发售,输出中华诸生土产”的营业方针。
郭乐在经营永安百货公司的同时,还向纺织工业投资,由商业销售转向工业生产。1922年,他集资创办了上海永安纱厂,生产不断发展,陆续增设了二、三、四等纱厂,共计纱锭24万枚、布机1500台,资本总额达到3600多万元,成为仅次于申新纺织品公司的上海第二大纺织企业。上海永安公司和上海永安纱厂齐头并进,使郭乐的实业活动进入了鼎盛时期。其生产的色布,大部分由永安公司经销,从而走出了一条逐步以国货代替洋货、自产自销的道路。
蔡昌——大新公司创始人
蔡昌(1877—1953),字均泰,香山县上恭都外容茔乡(今属珠海市金鼎镇外沙村)人。他曾先后担任香港慈善机构保良局局长、东华三院董事长、香港中山海外同乡济难总会委员等职。
蔡昌兄弟4人,他排行第三。由于家境贫寒,1891年年仅14岁的蔡昌及其兄蔡兴在村外的祖宗祠堂里拜别双亲,登船到澳大利亚经销水果,开始了他最初的商业生涯。初到澳洲悉尼,在蔡兴与马应彪等合股经营的悉尼永生百货水果店内帮工,协助其兄做生意,后自己开小商店,慢慢积攒了一些资金,经营百货水果生意。
1899年蔡兴携带历年积蓄返回香港经营。次年蔡兴应马应彪之邀,在香港开设先施百货公司。不久,蔡昌也返回香港,在先施公司任职,逐步积累了在百货行业经营的宝贵经验,继而为开拓自己的事业打下基础。
1912年春,蔡昌兄弟集资400万港元在香港繁华的德辅道开设自己的公司,即大新百货公司,由蔡昌当经理,开始了他在中国商界的独立经营。在香港站稳了脚跟后,蔡昌于1916年,在广州惠爱中路,也就是今天的中山五路设立大新分店。两年后,又在广州西堤的珠江边,兴建规模宏大、拥有12层楼高的大新大厦,也就是今天的南方大厦。
![]() |
![]() |
|
![]() |
李敏周——新新公司创始人
李敏周(1881—1935),香山县石岐镇(今属中山市)人,在家里排行老七。自幼活泼好动,富于冒险精神。18岁时,得乡亲梁坤和之助,远涉重洋,到澳大利亚梁坤和的农场当小工。不久经营一间店铺,生意越做越红火,不到几年时间就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资金。
在一次回国探亲时,李敏周得上海先施公司任职的黄焕南的帮助,与同乡刘锡基合作,于1926年在上海创办大型百货公司——新新公司。新新公司综合了先施和永安二大百货公司的特点,其建筑更宏伟、更实用、更坚固,整座大厦可以说集百货、餐饮、旅游业之大成,在当时的上海名噪一时。
马应彪——先施公司创始人马应彪(1860—1944),名味,沙涌村人。1881年前往澳洲谋生,三年后成为富商。1900年集资2.5万元在香港开设先施百货公司,自任司理、监督,首创商品标价和设女售货员的先例。1912年,董事会再集资港币40万元,开拓广州市场,在广州堤兴建五层大楼,仍以经营百货为主。1914年又集资港币60万元,在上海南京路兴建五层大楼,成立上海先施公司。
他在回国经商的同时,也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曾任广东督府庶务长、财政厅总参议、广州红十字会主席等职。在任期间兴办广州的方便、光华、广东公医、中山惠爱、香港雅丽氏和何妙玲等医院。此外,马应彪还捐款倡办沙涌妇女学校和幼儿园、广州的广东女子学校、培英中学、上海的向光、南洋商业高中等学校,并任校董或校长,又捐巨款资助广州岭南大学,成为该校第一位华人校董。
马应彪是我国百货业的先驱人物,为我国百货业的现代化作出了开拓性和建设性的贡献,他创办先施公司开创了中国商业历史上的许多第一,可以说引发了中国商业及消费方式的革命。如女店员的起用,为女子踏入社会自食其力提供了机会,造就了一代新女性。
走在商业革命最前列的马应彪等人,至今仍是中山人骄傲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