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统计显示,2006年以来,我国科研投入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达1.19万亿元,占全球研发投入比重达到11.7%,规模居世界前列。多家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反映,随着科技经费快速大幅增长,科研管理体制中的某些弊端也暴露无遗,一些政策缝隙被撕裂、政策漏洞被击穿,科技投入中途截流、跑冒滴漏普遍,甚至被套取挪用。 | |
|
部分企业打科技牌捞“快钱” 政府为支持科技创新不遗余力,然而一种科技“掮客”出现在科技市场上,其手法是与企业合谋套取科研拨款,再收回扣。某些企业打着高科技的牌子圈地搞科技园、产业园,其实是利用政府提供的廉价土地资源,搞房地产开发,获取土地增值暴利。…【全文】 | |
| |
|
精彩阅读 |
企业本为主体反成傀儡 “以企业为主体说了很多年,其实企业常常被当成炮架子利用。现在申请科研项目要求必须有企业参与,否则主管部门不批准,于是许多企业被拉进来做样子。”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席、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说。 |
监管体系存漏洞 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出现了许多科研领域腐败案件,究其原因,是体制内管的太死,但没有管好。而科研经费一旦进入市场化的公司和企业,基本就没人管了,因而出现各种寻租现象。 |
课题经费用于学术研究不足三成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大幅增长,中央财政科技支出更是保持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科研经费使用不仅效率较低,甚至还出现了跑冒滴漏、挪用乱用、腐败贪污等现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