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改革新阶段
  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最新动态 更多>
· 改革成果要惠及人民群众
· 打破二元结构 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 改革要素价格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 建设统一市场 破解“条块分割”顽疾
· 简政放权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 完善税制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 注重公平 扭转收入分配格局失衡
· 路线图绘就 中国再出发
权威观点
习近平:将在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总体部署
习近平:三中全会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
习近平强调:防止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论英雄
习近平阐述中国发展“四大信心” 否定中国经济失速
李克强:深化改革促转型发展 保持经济处合理区间
李克强:更多释放市场活力 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李克强:今后省一级原则上不得新设行政审批
李克强:今年有好收官 明年就有好开局
热点聚焦
政府职能转变
  只有大刀阔斧地改革政府,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社会不需要的干预,更好地释放市场、社会的能量,中国经济的升级才有希望。
财税改革
  让收入分配更能体现公平,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期待。这其中,个税、房产税、遗产税等与生活相关的财税改革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金融改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中国经济改革当中必然要包含金融改革,我们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
社保改革
  我国社保体系建设正在从渐进改革的试验性状态步入制度定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制度体系亟待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优化。
 
土地改革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土地供需矛盾日益扩大,各地分管农业的干部认为,土地制度的改革必须首先确保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
国企改革
  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
  要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反腐倡廉
  从根本上说,反腐倡廉的关键还要改变权力运行的机制,让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情况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专家谈
经济升级版倒逼政府职能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成为实现经济升级的重要前提,显得尤为重要,也十分紧迫。因为不管是发挥市场的作用,还是向社会注入活力,关键的障碍还在政府管理本身,只有大刀阔斧地改革政府,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社会不需要的干预,更好地释放市场、社会的能量,中国经济的升级才有希望。我们必须有这样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
 
中国改革面临历史性新突破
  我国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更加全面、更高质量的发展,改革就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实现历史性的新突破。以全面改革获取增长转型红利的关键,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改革攻坚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由此激发市场活力、形成创新动力、释放增长潜力,以形成走向公平可持续增长的新格局。
 
打造未来国际竞争新优势
  中国经济处于增长阶段转换与比较优势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些深刻变化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未来十年涉外经济领域改革要大力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善外部经贸环境,充分利用国际环境提供的新机遇,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提升我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地位,促进国内发展方式的转变。
 
对预算体制需做大手术
  在我国,预算收支不等于政府收支,是一个久治未愈的心腹之患。从正式提出“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改革目标迄今,已有10年时间,尽管国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调整、整合动作,逐步形成了公共财政预算、政府基金预算、社会保险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四类预算的现实格局,但这一矛盾始终未能真正缓解,甚至有趋于常态化的倾向。
 
消除收入分配不公体制根源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要将消除收入分配不公作为中心内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与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由于中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存在过度的政府干预,缺乏充分的竞争,受到信息不充分、法规不完善、市场垄断和分割、要素价格扭曲等问题的困扰,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过程既未体现效率,也有失公平。
土地制度改革须制订时间表
  未来的土地制度改革重点是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落实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完善政策和相关法律,建立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可分离的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和办法,遵循自愿、依法、有偿原则,地租归原土地承包农户,土地流转必须与原承包者签订合同。
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核心
  张占斌认为,在最近一二十年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化率快速提高,但土地的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的城镇化。他强调,新型城镇化的“新”,首先要落在“人”上,这是新型城镇化的新核心。也就是说城镇化应该以人为核心,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发展只见物不见人的弊端,重点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金融转型须打破惯性思维
  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加大了金融体系转型的紧迫性,要求未来的金融体系能够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去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为此中国金融体系需要实现一系列转变,将重点为工业企业、大客户提供服务的偏好转向合理产业分布、均衡大中小客户。更有效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使产业自主创新。
双轨不破 社保改革难推进
  正是因为在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建设上还存在这种横向和纵向的公平问题。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各种声音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双轨制”的不满,进而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去年的测算隐性债务、投资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之所以很难进行下去都与此有关,可以说,“双轨制”不打破社保改革很难向前推进。
改革户籍创造人口新红利
  蔡昉表示,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源泉,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政府可通过改革户籍制度,立竿见影释放制度红利,提高潜在增长率。在过去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之中,资本的贡献最大,占70%。资本积累虽然体现为物质资本的积累,但也与人口因素密切相关。
历届三中全会回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立邓小平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我国确定开始实施改革开放。
十二届三中全会
  十二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
十三届三中全会
  十三届三中全会会议批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
十四届三中全会
  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
十五届三中全会
  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十六届三中全会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