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早间,獐子岛大幅低开后继续走低,盘初跌幅一度超过8%,当前报21.69元,下跌7.15%,跌幅据沪深两市之首。公司股价大幅大挫,源于一夜之间出现的系列不利消息。
  今年一季度,獐子岛虾夷扇贝单位亩产急剧下滑至80公斤左右(2011年为110公斤),由此导致业绩大幅下滑27.57%。对于亩产急剧降低,公司方面的解释是由于养殖深度增加,敌害海星大面积爆发引致。而公司一位离职高管指出,公司内部人贪污苗种才是罪魁。除此之外,獐子岛被曝外购海参造成业务亏损,投资几乎打水漂,频繁调节利润,涉嫌虚增收入,陷人事纷争,以及海域资源面临枯竭等一系列问题。
公司概况
 关于獐子岛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可追溯于1958年,公司曾先后被誉为“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黄海明珠”、“海底银行”,“海上蓝筹”。目前公司是一家以水产增养殖为主,集海珍品育苗、增养殖、加工、贸易、海上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集团资产总额逾30亿元,员工4000余人。公司下设分公司19家、控股子公司14家、参股公司1家。
  公司于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069),并创造了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2007年,獐子岛渔业成为达沃斯“全球成长型公司社区”首批创始会员,并当选为“CCTV年度最佳雇主”、全国首届“兴渔富民新闻人物”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
  獐子岛渔业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以虾夷扇贝、海参、皱纹盘鲍、海胆、海螺等海珍品为主要产品,拥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虾夷扇贝原良种场和国内一流的海参、鲍鱼等海珍品育苗基地;地处世界公认的海珍品适宜生长地带——北纬39度,在渤海、黄海、东海拥有2000平方公里远离大陆56海里的国家一类清洁海域,是国内最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年产虾夷扇贝5万余吨;在大连、山东荣成等地建有6座水产精深加工基地,拥有中国最大的海胆和金枪鱼加工厂,年总加工能力超过2万吨。(摘自公司官网)
獐子岛主要产业

1、海珍品育苗业:海珍品育苗业是獐子岛渔业产业链中的源头产业,直接关系着公司养殖产量及养殖质量。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良种工程”,提高公司育苗的技术水平和苗种的质量。

2、海水增养殖业:海水增养殖业作为公司发展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渤海、黄海、东海拥有远离大陆 56海里的国家一类清洁海域100余万亩,是国内最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

3、水产加工业:公司现有永祥水产品公司、永盛水产有限公司、荣成食品公司、海胆食品公司及金贝厂场分公司共5座水产品加工厂,具备年1.5万吨的加工能力,主要加工品包括虾夷贝柱、半壳贝、盐渍海参、淡干海参、原味鲍鱼等几十种产品。

4、国内外贸易:公司已形成鲜活品、冻品、调理食品、即食产品等多个产品品系,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了国内主要大中型城市, 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消费者和经销商的广泛好评,销售额度稳步攀升。

5、海上运输:公司下设客货运输业务,具备客运公司、轮船公司及港务处等部门,拥有从大连到长海县的客货船只和具备专业素质的服务团队。

6、境外劳务派遣:公司自1999年起与大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劳务输出企业开展合作,先后向境外20余家公司、团体输出包括水产品加工业、包装业、建筑业等各类劳务人员700余人。

公司回应媒体六大质疑

  7月20日,獐子岛遭遇媒体质疑,当晚公司就媒体的六大质疑发布澄清公告。公司董事会秘书孙福君表示,正视舆论对公司的评价,面对失实报道给予正向回应,可以让社会各界和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管理,体现公司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
  孙福君表示,这次新闻媒体的失实报道,严重损害了公司、股东及投资者的利益。公司除向公众和投资者发布澄清公告外,公司启动了应急预案,必要时将采取法律手段捍卫自身权益。[详细]

 
前高管爆料:大量外购海参造成亏损 内部人涉嫌以次充好
  2011年獐子岛年报显示,海参营业收入2.4亿元,毛利率达到52.1%。“上述数据完全是胡说,2011年獐子岛海参业务亏损几千万,具体数目不清楚,但是肯定是亏损。”獐子岛前任高管A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自身产量不足 外购海参赔钱导致业务亏损
  A先生告诉记者,由于自身海参产量不足,獐子岛加工海参都要外购,而卖海参的商家掺假,将圈养海参当底播海参卖于公司,比如养殖海参市场价每斤90元,这些商家就以120元/斤将养殖海参卖与公司,由于养殖海参质量差,因此加工后海参品种差,收购海参赔钱,最终导致了整个海参业务赔钱。
·公司海域资源枯竭 自产海产品规格下降
  A先生表示,好的海参一般要长4-5年,正常的海参苗每斤7个,但是为了完成销售额,海参长到一斤3个就开始捞;与此同时,底播扇贝也是这样的情况,一般扇贝需要长3年,但是2年的时间就被捞起来卖。
·獐子岛回应:自养与外购海参比例大致是1:1
  獐子岛公司董秘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海参捕捞的面积大概是一万两千亩左右,自养与外购海参比例大致是1:1。
被曝频繁调节利润 报表涉嫌虚增收入
  “獐子岛几乎每年都有虚增销售收入的情况,如果当年的销售收入达不到目标,报表上就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其中2011年獐子岛虾夷扇贝这块虚增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獐子岛前任高管A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去年扇贝这块虚增收入有3000多万元,货品都还没有发出,公司就以给优惠的形式,向经销商索要定金、预付款,或者是先借钱。实际上这属于预付款,因为货根本还没有发出,客户也没有验收,但獐子岛在报表上却提前将3000余万确认为收入。”
·业内人士爆料:獐子岛通过存货和打款调节利润
  长期跟踪研究獐子岛的水产业内人士C先生介绍:“打款调节主要是打款往后推,或者是打款往前推,前一种情况是不要利润,后者是提前确认利润。比如打款往前推,今年12月份,给经销商说好,先把款打来,货晚点发,这在会计上不允许,但獐子岛会提前确认收入,尤其是在每年的四季度这种现象比较明显。”
·公司回应:不可能未发货就确认收入
  “公司确认收入时,肯定有个协议,然后按照协议我把货怎么给你,你把钱怎么给我,肯定是一连串的东西。我们现在扇贝方面,销鲜就相当于预收款,然后把货发给他,他收到货了,那我肯定就可以确认收入。公司不可能还未发货验收,就已经收到经销商的货款并确认收入。”
业绩变脸 离职高管称内部人贪污苗种
  虾夷扇贝,是獐子岛最主要的产品,其贡献的利润占总量的七成以上。同粮食作物类似,虾夷扇贝的亩产量,直接决定了獐子岛的收成以及收入规模。
  今年一季度,獐子岛虾夷扇贝单位亩产急剧下滑至80公斤左右(2011年为110公斤),由此导致业绩大幅下滑27.57%。对于亩产急剧降低,公司方面的解释是由于养殖深度增加,敌害海星大面积爆发引致。
  不过,对于獐子岛上述解释,业内资深养殖人士予以了否认。公司一位离职高管指出,公司内部人贪污苗种才是罪魁。
·獐子岛称:虾夷扇贝亩产的下降因水深、新海
  对于虾夷扇贝亩产的下降,獐子岛的说法是,“2008~2009年底播投苗海域水深,随着养殖深度增加,苗种在存活率、生产速度等方面指标也趋于下滑。”另外敌害海星大面积爆发也是造成虾夷扇贝亩产降低的因素之一。
·前高管爆料:“苗种贪污才是罪魁”
  “由于公司对下面业务人员管理不善,业务人员与卖苗个体户达成协议,即在先前确立100斤1000个扇贝的基础上,后期每100斤都算1000个贝,但是在每框里面都压着砖头,因此后面100斤实际已经没有1000个苗,而最终的比例是,每一个亿的扇贝苗,实际上最多只有6000万元苗。”
·业内人士:自然条件非减产原因
  “决定亩产水平的就是环境、海域、苗种三方面。除这三个因素外,自然灾害、台风、赤潮、溢油、投苗密度及水深等可以说对底播虾夷扇贝没有任何影响。”
投资打水漂 渔业海外投资数亿被指徒有虚名
  目前獐子岛在我国台湾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均成立了子公司。獐子岛离任高管A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述海外子公司完全是徒有虚名,给人的感觉是獐子岛在全球都设立公司,但实际上这些公司就1~2人,公司不会对海外公司有所规划,且就连公司自身也不知道到底卖什么。”
·“投资几乎都打水漂,一家公司只有两个人”
  “由于獐子岛扇贝产量已经很有限,中国大陆及韩国的供应量都不够,其他子公司不可能有供货,因此獐子岛所谓海外子公司就是老板想彰显其地位,总共投资数亿元,几乎都打水漂。”
·回应:海外公司是是合全球资源的平台
  “海外子公司一个是我们产品走向国外的一个重要的通道,另外也是我们整合全球更多资源的平台。目前台湾地区子公司规模很小,尚处于起步阶段,员工没有几个人。”
深陷人事纷争 上半年6位高管辞职
  2012年不到半年的时间,獐子岛辞职的高管已经达到6位;而从过去两年多来看,离职高管达到了14人。
  “高管团队不稳定还在延续。”A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的獐子岛人心惶惶的情况已经牵涉到了华南、华东地区,后期还将有人继续辞职。
·高管被辞退,根本原因在于老板难相处
  “吴厚刚近几年已经到了个人膨胀不可收拾的地步,公司治理越发混乱,在没有能力的情形下盲目扩大规模,不切实际制定生产指标,最终的结果是将公司拖到了目前近乎崩溃的边缘。”
·公司回应:决策公开透明 离职系能力原因
  “一个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每个人的能力都要跟企业发展相匹配,企业根据各人的能力定一个适合的岗位。另外,在企业快速发展中,个人的能力很可能不能继续胜任原有的岗位。”
 天天3.15 经济参考网综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刘砚青 美编:吴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