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小镇室韦的成长烦恼
特色游遭外来竞争 扶贫项目竟“返贫”
2011-12-23   作者:记者 邹俭朴/呼伦贝尔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图为与室韦一江之隔的俄罗斯村庄。外来投资者到来前,室韦古镇的面貌与该村庄极为相似。如今,室韦的原始风貌已荡然无存。记者 邹俭朴 摄    

    图为室韦小镇上的一个家庭旅馆。在众多宾馆、酒店、度假村的夹击下,这些家庭旅馆面临关门窘境。记者 邹俭朴 摄

    寒风掠过,喧嚣一夏的室韦小镇彻底安静下来。然而对于这里的家庭游经营者来说,他们的“严冬”早就到了。受外来资本入侵影响,这些刚刚脱贫的家庭面临着收入锐减、还贷困难,甚至再度返贫的窘境。

  农民纷纷转行,摇身一变成小老板

  这些刚刚致富的农民之所以敢如此大胆投资,不是没有原因。每到旅游旺季,室韦的家庭旅馆全部爆满,一床难求的情况屡屡出现。这些平均举债几十万元钱的家庭游经营者心里盘算,这样下去,不出三五年,肯定能偿还所有债务。

  7年前,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深处额尔古纳市的室韦小镇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虽然这里民族众多、风景如画,但由于地处中俄边境,地理位置偏僻,贫穷、落后始终困扰着这里以种地和畜牧业为生的百姓。
  “穷则思变”,为改变落后面貌,当地从2004年开始实施扶贫工程发展旅游业,在减免三年相关费用的同时,还将政府的公务接待分流到此。
  “此举不仅能解决贫困俄罗斯族家庭的生计问题,对传承、保护民族文化也很有好处。”额尔古纳市旅游局局长宋颖刚说。
  2005年,于桂兰等俄罗斯族居民作为代表参加了当年“全国十大魅力名镇”评选活动,结果不负众望,载誉而归。从此,充满异域风情的室韦小镇名声大噪,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游客造访这块神秘的土地。
  转眼几年过去了,随着室韦小镇的名气越来越大,政府最早扶持的几户贫困家庭逐渐都富裕起来。赚到第一桶金的家庭游经营者开始信心满满地进行扩建,许多持观望态度的农民也纷纷转行,摇身一变做起了小老板。如今室韦小镇上已有近百个家庭旅馆,数量是起步时的10倍。为筹到起步和扩建资金,大多数百姓都在银行、信用社以及私人手中借了款。

  乱建乱盖严重破坏古镇原貌

  “规模小的家庭户由于缺乏实力,对于导游、司机的盘剥有苦难言,又因为害怕失去客源而不敢举报,逐渐在与导游、司机的对接中处于弱势一方。”副市长邱革平说。

  就在室韦家庭游经营者进行大肆扩建之时,同样急于发展的额尔古纳市政府也正谋划着如何让当地旅游业尽快做大做强。深思熟虑之后,政府决策者给室韦地区做了如下定位:通过“行政区、居住区、文化区、旅游区、朝圣区”五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辅以原生态的草原、湿地、森林等高端旅游资源,跻身于国际、国内高端旅游市场。
  在这种发展“大旅游”的理念下,招商引资成为重要环节,“起初,外来投资者们还比较谨慎,但在政府的引导和游客数量持续增加的刺激下,目前已经是一地难求。”额尔古纳市常务副市长董仕民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拔地而起的宾馆、酒店彻底改变了小镇面貌,接待服务设施全线升级。2011年夏天,外来商户建设接待场所开始全面营业,室韦人独揽旅游接待服务的时代彻底结束了。与这些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相比,曾经火爆多年的家庭旅馆明显逊色了许多,虽然一些具有忧患意识的家庭游经营者也在这两年升级了接待设施,但小店的经营状况还是空前惨淡。
  政府的调研报告中称“很多标间少、规模小、档次低的家庭户游客平均入住率约40%左右”,然而一些家庭游经营者却告诉记者,他们家里的实际入住率甚至还要远低于这个数据,因为“那些新建的大宾馆几乎垄断了旅行社的客源”。
  为了生存,渐渐跌落谷底的家庭游接待户只能委曲求全的开始跟旅行社重新对接,然而他们的妥协却换来了物价飞涨和更为苛刻的条件。额尔古纳市政府部门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导游直接要求经营者在旅行社报价的基础上再给予30%甚至以上的提成,同时要求免费提供导游、司机以及组团社全陪的食宿,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就以各种理由退餐、退宿,甚至回到旅行社对该家旅游接待户进行负面宣传。
  此外,由于审批不严,新增乱建项目层出不穷,严重破坏了室韦的古镇原貌,曾以特色民俗、民居为傲的室韦小镇已渐渐消逝在人们的视线中。当地政府的调研报告称:“随处乱建的现象十分严重,破坏了该地区的整体美感,给建设有序、规范的城镇制造了障碍,同时又达不到接待要求,必将迅速被市场所淘汰。”
  当地俄罗斯族居民于桂兰曾无比心痛地告诉来此寻找室韦古镇原貌的游客:“古镇已在乱建乱盖中消失,不久后,那些高楼大厦将完全取代古镇。”

  有利可图致“分羹者”云集

  更让室韦百姓心存不满的是,在外来投资者中,当地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看到有利可图,也跑来“分得一杯羹”。

  采访中,当地干部表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借建设招待所名义建设宾馆或酒店并承包给外来者用以进行旅游接待,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下一步这些问题将逐步解决。
  额尔古纳市常务副市长董仕民告诉记者,政府对于外来人口进入室韦小镇投资经营一直控制的很严格,但这却没能挡住擅于利用规则漏洞的商人介入当地旅游业的脚步。一些投机商人利用此处地价飞涨、部分农民急于套现的心理暗中买下土地,“遥控”原房主进行开发,从而进一步扰乱了市场,这也是造成投资过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董仕民说,得知百姓利益受损,看着室韦旅游业成长起来的政府干部也很痛心,但市场经济下,一切仍要按章办事,不能进行硬性调控,过多干预外来宾馆、酒店以及旅行社的经营。不过他表示,政府可以采取帮扶措施,加强推介,引导旅行社和宾馆、酒店把一定的客源让给当地家庭旅馆。
  “市场经济下,地方政府真能管得了外来旅行社吗?”“为了利益,宾馆酒店会放弃客源吗?”对于政府的这种承诺,家庭游经营者的心里仍然没底。

  缺乏规划凸显市场困境

  “室韦的旅游业是我们当地百姓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外人凭什么过来抢饭碗?”对于外来投资者属正当竞争的说法,当地家庭游经营者并不认可。

  “虽然室韦的旅游开发始于‘扶贫工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游经营者可以违背市场规律,独享开发成果。”额尔古纳市政府的一些干部认为,经过初期的发展,室韦旅游业已从政府主导的起步期走到了今天的市场整合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适应市场规律的经营者被淘汰或取代是很正常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由于一些经营者并不具备从事服务行业的能力和素质,思想仍停留在开门就收钱的层面,没有想方设法更新经营理念和探索经营模式,致使自身竞争力存在不足,加之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特色不鲜明等原因,确实也是他们面临被淘汰的重要因素。
  不过从侧面来看,这似乎也反映出政府部门扶贫之后,“造血不足”所带来的后遗症。“一夜成名”让这个偏僻、落后、封闭的边陲小镇在极短的时间内和市场经济接轨。早期的家庭游接待项目经营者在短期内“暴富”,既没有思想上的足够准备,又没有相应的物质条件做基础,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的确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游客需求。但是,政府在短期内放开手脚,将此前一直倍加呵护的家庭游推入市场经济洪流中,无异于以卵击石。对于外来投资者的挑战,这些终日封闭在草原深处,靠政府和旅行社源源不断输入客源的农民既无经验、也无资本、更无条件,他们由“吃肉”变为“喝汤”,由主角沦落为配角应该早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再用市场经济、适者生存的法则去掩盖“造血不足”的事实,似乎欠妥。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政府前几年也曾组织过几次培训教育和参观学习活动,然而活动的形式却往往大于内容。比如,政府曾组织家庭旅游接待户赴俄罗斯参观学习,但回来后,大多数人的感想是“时间太紧,行程不合理,想学的没学到,就是去花钱了”。
  “造血不足”给室韦旅游业留下了先天性缺陷,而缺乏高瞻远瞩的规划更是为日后困境埋下了伏笔。
  副市长邱革平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将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旅交会、推介会等,以吸引更多游客进入室韦地区,努力为家庭旅游户解决客源不足问题。记者拿到的一份数据显示,2008年室韦地区接待的游客数量为8万人,2009年达到13万人,2010年突破17万人,截至2011年8月末,室韦小镇今年已接待游客21.3万人次。据家庭游经营者说,由于该地冬季十分漫长,6月份以前来访的客人寥寥无几,因而这份数据基本可以代表6至8月份的游客量。“增速如此之快的旅游人数意味着,客源不足只是一种假象。”室韦居民李宝庆认为,如果单纯地靠吸引客源,而忽视规划,这种局面显然仍难改变。
  “没有政府和农民家庭的共同努力,不会出现这种旅游业大发展的可喜局面。政府不可能为追求发展而做过河拆桥的事,家庭游是根本,这种特色绝不能丢。”董仕民坦言,当初的审批规划的确存在不科学性,若能早点制定合理规划,哪怕把宾馆酒店建在新区,起码也不至于造成如此大的矛盾。
  为避免与宾馆、酒店继续在同一区域竞争,很多家庭游经营者都希望政府能在小镇外重新开辟一块地方,让他们重新打造别具民族风情的家庭游。但额尔古纳市市委宣传部部长刘志表示,镇子周边都是耕地和草原,一来会对原始生态造成影响;二来国家对建设用地控制很严,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家庭游避同质化需深层挖掘

  “近几年家庭游经营户也陷入了求大、求洋的误区,特色正在逐渐消失,这也是他们失去竞争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此下去,很难保住室韦的特色优势。”董仕民说。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为解决投资过热问题,额尔古纳市在2013年前将停止室韦小镇新增旅游接待场所的审批,以缓解现有经营者的压力。鉴于当前家庭游经营者个体弱小、力量分散的状况,政府将引导家庭游经营者成立行业协会,并彻底整顿导游、司机抽成现象。同时,引导部分从事旅游接待的家庭转产,引导规模小、档次低和有意转产的家庭户由单一从事“吃和住”向“行、游、购、娱”等其他方向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另外,政府还将引导家庭游经营者重拾民俗文化,在细节中突出民俗特色,增加游客体验内容。
  业内人士指出,家庭游是在体会家庭风俗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系统地挖掘民俗内涵,结合当地实际,突出特色,用“特色”这个招牌树立形象。对于家庭旅游而言,越是原生态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高质量、高层次的和最具有生命力的产品。最有吸引力和最有实力的乡村旅游要求自然天成的生态环境和最具有淳朴乡土味、浓郁民族味的传统文化,而室韦的俄罗斯族家庭游恰好符合这些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需警惕的是,受投资者和外来文化影响,此类地区的旅游产品也开始出现同质化,逐渐失去独有韵味。
  专家提醒,少数民族家庭游的产品也需创新,室韦等地的切入点应是对俄罗斯民俗文化的深层次挖掘。挖掘特色,打造精品,增强参与性和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不流于形式和趋同现代化,促进家庭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必须走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宝藏,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链接:室韦家庭游:要了回扣 砸了招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扶贫标准提高,让穷人共享发展成果 2011-11-30
· 扶贫要遵循“穷人经济学”原理 2011-11-30
· 大幅提高扶贫标准体现担当与责任 2011-11-30
· 我国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 2011-11-30
· 国开行100亿额度支持贵州扶贫项目 2011-11-0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